《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原文|笺释|赏析

漂泊来千里,讴谣满百城。汉家尊太守,鲁国重诸生。俗变人难理,江传水至清2(入歙州)。船经危石住3(歙州),路入乱山行。老得沧洲趣,春伤白首情。尝闻马南郡门下有康成

结意讽薛,非徒切郑也。

【校记】

1.薛侍郎,《全唐诗》一作“薛能郎中”。

2.传,《全唐诗》一作“流”。

3.住,《全唐诗》一作“往”。

【笺释】

[郑说] 《新唐书》卷七五上《宰相世系表五上》:郑璬子说,长洲尉。薛侍郎,当系薛邕。《旧唐书》卷一一《代宗纪》:大历八年(775),“五月乙酉,贬吏部侍郎徐浩明州别驾,薛邕歙州刺史,京兆尹杜济杭州刺史,皆坐典选也。”又《全唐文》卷八六九汪台符《歙州重建汪王庙记》:“大历十年,刺史薛邕迁于乌聊东峰。”考此诗,当作于大历十年(777)刘长卿闲居时。歙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八“歙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越。秦时为丹阳郡歙县之地,其后或属新都,或隶新安郡,或立新宁郡。隋开皇十二年置歙州,武德中置都督,贞观废。”歙县,“本秦旧县也,县西有歙浦,因以为名……隋初省,开皇十一年又置歙州及县。”

[讴谣] 民间歌谣。《宋书》卷一一《志序》:“爰及《雅》、《郑》,讴谣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隋书》卷一三《音乐志上》:“武帝裁音律之响,定郊丘之祭,颇杂讴谣,非全雅什。”吏有善政,则民间有讴谣而颂之,故谓“讴谣满百城”。

[尊太守] 《汉书》卷一〇《成帝纪》:绥和元年(前8)“十二月,罢部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按,部刺史秩六百石。《唐会要》卷六八“刺史上”:“贞观三年,上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阅事或至夜半不寐,唯思都督刺史,堪养百姓,所以前代帝王,称共治者,惟良二千石耳。虽文武百僚,各有所司,然治人之本,莫如刺史最重也。朕故屏风上录其姓名,坐卧常看,在官如有善恶事迹,具列于名下,拟凭黜陟,县令甚是亲民要职……’乃诏内外五品已上,各举堪为县令者,以名闻。”

[鲁国重诸生] 《史记》卷九九《叔孙通列传》:“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人难理] 《新唐书》卷四一《地理志》歙州新安郡休宁县:“永泰元年,盗方清陷州,州民拒贼,保于山险。二年,贼平,因析置归德县,大历四年省。”

[水至清] 即“河清”意。黄河水浊,少有清时,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文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吕延济注:“河清,喻明时。”此处以“水至清”喻薛侍郎治郡政绩之佳。

[危石] 《太平寰宇记》卷一○四“歙州休宁县”:“深度山,在县东一百一十里,与睦州分界。从新安江上,崇峻流爽,轩秀尤异。欲到州界,峰峦掩映出焉。”苦溪,“在县东南,从扬之水东南下抵深度,名曰八十里苦,其中乱石碊碊,洪港斗折,淙流腾激,其急如箭,虽三峡恶溪,不方其险也。”

[马南郡] 《后汉书》卷九〇上《马融传》:“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博通经籍。”“(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校秘书。”“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桓帝时为南郡太守。”“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施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王先谦集解:“惠栋曰:商(殷)芸《小说》云:融历二郡两县,政务无为,事从其约,在武都七年,南郡四年,未尝案论刑杀一人。”此处借马融以称美薛邕之饱学而兼擅吏能。康成,《后汉书》卷六五《郑玄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此处以马融弟子郑玄比拟郑说。

【辑评】

《唐解》:文房自言漂泊来此,只闻百城之讴歌,乃知薛之迁、郑之游,咸不恶矣。第歙俗多变,颇称难理;江水至清,古传其名。君之行舟,必在危石乱山间也。我已晚暮,始协沧洲,白首无成,伤春独甚,无能为太守客。今马氏之门有康成,将不得为双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