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笮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淡韵)。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别后依依寒食里1,共君携手在东田。
【校记】
1.食,《全唐诗》一作“梦”。
【笺释】
[冷朝阳] 润州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参见本书卷六冷朝阳小传笺释。 上元,《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润州”:“上元县,本金陵地,秦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都邑之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孙盛以为始皇逮于孙氏,四百三十七载,考其历数,犹为未及。晋之渡江,乃五百二十六年,遂定都焉。隋开皇九年平陈,于石头城置蒋州,以江宁县属焉。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改江宁为归化县,九年改为白下县,属润州。贞观九年,又改白下为江宁。至德二年于县置江宁郡,乾元元年改为升州,兼置浙西节度使。上元二年废升州,仍改江宁为上元县。”
[青丝笮] 青色的绳缆。《古乐府·鼓吹曲歌辞·上陵》:“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笮,竹索。用竹篾绞拧而成的竹缆。谢灵运《折杨柳行》:“负笮引文舟,饥渴常不饱。”
[名遂] 功成名就。《北史》卷九《周明帝纪》:“功成名遂,建国剖符。”身归,谓退隐。《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澄江] 清澈的江水。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白门] 江苏省南京市的别名。六朝皆都建康(今南京市),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故名。《南齐书》卷二三《王俭传》:“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
[小市] 小集市。王褒《僮约》:“贩于小市,归都担枲。”
[寒食] 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则禁火为周的旧制。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无关;晋陆翙《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介之推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东田] 南朝齐文惠太子在建康(南京)所建楼馆名。《南史》卷五《齐纪下·废帝郁林王纪》:“先是,文惠太子立楼馆于钟山下,号曰‘东田’,太子屡游幸之。”《南齐书》卷二一《文惠太子传》:“后上幸豫章王宅,还过太子东田,见其弥亘华远,壮丽极目,于是大怒。”
【辑评】
《唐七律选》卷三毛奇龄评:“共谁携手在东田”,“共谁”一作“共君”,误。东田在上元,即沈约别业也,君平焉能共耶?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三:(前解)一解,看他将异样妙笔,只从自己眼中画出一船。只画一船者,便是从船中画出一冷朝阳,从冷朝阳心头画出无限快活也。如言缆是青丝缆,船是木兰船,端坐于中,顺流东下。每当落日,便看澄江于乌榜之外,一见秋风,早报疏柳在白门之前。看江,是写船之日近一日;报柳,是写船之已到其地也。船中一人,则即冷朝阳。而此冷朝阳之心头却有无限快活者,一是新及第,二是准假归,三是二人具庆恰当上寿也。呜呼!人生在世间,谁不愿有此事乎哉!(后解)前解纯写冷朝阳之得意,此始写送也。言今别是初秋,乃我别后依依,则欲前期必订仲春。于是先以五、六写他东田好景,言来年寒食,则我两人是必携手其地也。
《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四: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别后刚逢寒食节,共谁携手在东田?”东田在上元,沈休文别业。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七律凡例》:颔颈两联,如二句一意,无异车前驺仗,有何生气?唐贤之可法者,如……韩翃“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皆神韵天成,句贵有味外之味,弦外之音。言情则如……韩翃之“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是皆一唱而三叹,慷慨有余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