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仙游观》原文|笺释|赏析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1。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诗格平正,忽湔去佻小之习。

【校记】

1.闲,《全唐诗》一作“开”。

【笺释】

[仙游观] 《陕西通志》卷二八“汧阳县”:“仙游观,在县治东北。昔有一道人进此观,忽不见,人始知其为仙,故名。宋苏轼有诗。” 诗题,《全唐诗》卷二四五作“同题仙游观”,注:一本题上无“同”字。

[五城楼] 《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裴骃集解曰:“昆仑县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也。”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长安志》卷一八“蒲城县”:“仙台观,在县西二十里,桥陵南。唐金仙、玉真二公主入道,置此观。”

[宿雨] 夜雨;经夜的雨水。江总《诒孔中丞奂》:“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山色] 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秦树,杜甫《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扬五侍御》:“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砧声] 捣衣声。李颀《送魏万之京》:“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疎松] 李白《望月有怀》:“清泉暎疏松,不知几千古。”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隔水奏笙簧。”

[细草] 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舞觞前。”

[方外] 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淮南子·俶真训》:“(真人)骑蜚廉而从敦圄,驰于方外,休乎宇内。”权德舆《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方外三贤人,惠然来相亲。”

[丹丘] 亦作“丹邱”。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丹丘昼夜常明也。”《水经注·汳水》:“于是好道之俦自远方集,或弦琴以歌太一,或覃思以历丹丘。”

【辑评】

《诗薮内编·近体中·七言》:中唐起句之妙有不减盛唐者,如钱起“未央月晓度疏钟,凤辇时巡出九重”,皇甫曾“长安雪后见归鸿,紫禁朝天拜舞同”,司空曙“迢递山河拥帝京,参差宫殿接云平”,皇甫冉“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洲不可闻”,韩翃“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韩愈“南伐旋师太华东,天书夜到册元功”,韩偓“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皆气雄调逸,可观。

《唐诗镜》卷三二:幅窘。

《唐风定》卷一七:高华整炼,绝类李颀,中唐之极盛也。

《贯华堂先批唐才子诗》卷三:(前解)五城十二楼,昔所传闻,殊未目睹,今日仍幸斗然亲见。“初”字妙,言实是生平之所未经,况又加以夜来雨过,巧值新晴。再写七字,便使上七字又分外清绝也。山色远连,砧声近报,且不入观门,且先将观前观后,观左观右,无限风物,无限凄清,一例平收。“秦”字妙,“晚”字妙,“汉”字妙,“秋”字妙。不是寓目,不知是送怀。我读之,亦如列子御风,泠然其善,更不谓阅此诗时,正在三伏盛暑中坐矣。(后解)此方写入观来也。“疏松”犹《庄子》云“大年”,“细草”犹《庄子》云“小年”,“影落空坛”犹《庄子》云“断之则悲”,“春香小洞”犹《庄子》云“续之亦忧”。何用别寻丹丘,夫丹丘又岂出此疏松细草之外耶?读此五、六两句,便胜读全部《首经》,不谓先生眼光至此。

《三体唐》卷三高士奇辑注:“仙台初见五城楼”,仙台在长安西山,汉文帝作。

《古唐诗合解笺注》卷一○:“仙台”,提观中所表见。“初见五城楼”,仙人所居,有五城十二楼,西王母昆仑圃亦有之。“风物凄凄宿雨收”,写时候。“山色”,远山之色。“遥连故意树晚”,此从台上所见,山连秦树,则观在长安可知。“砧声”,捣衣之声。“近报汉宫秋”,闻砧声而始知汉宫之秋,则砧声为之报信也。山色远,故云遥;汉宫在迩,故云近。“疏松影落空坛静”,咏道观故有松坛、小洞。疏松影落,则其时已晚,空坛之上,静悄不闻人声。“细草春香小洞幽”,细草春香,似非人寰所有,于此见仙人小洞之幽。“何用别寻方外去”,合上云观中之幽静如此,即是人间仙境,何用别寻方外虚无之地乎,言不足信方外有丹丘也。“人间亦自有丹丘”,《楚辞》云:“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丹丘,谓昼夜常明之处也。此亦以“仙游”二字取意为合,见得人间自有妙境,何用托名于仙?○前解于观外生清,后解于观中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