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无一笔涉离乱,自是乱后光景。“曾旧识”三字,一篇之要领,而通首具从次句生出,“冒雨”一联,尽老翁情态,结顾“晚到”,又若不欲留者,不犯正位,极佳。
【笺释】
[盩厔] 《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汉旧县,武帝置,属右扶风。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后汉省,晋复立。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复属雍州。天宝中改名宜寿,后复名盩厔。”即今陕西周至。
[耆老] 老年人。《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汉书》卷八三《朱博传》:“顷之,门下掾赣遂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王翰《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新唐书》卷二○三《褚无量传》:“(无量)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不堪住] 无法居住。是时盩厔经历丧乱,荒凉残破。柳宗元《盩厔县新食堂记》:“自兵兴已来,西郊捍戎,县为军垒,二十有六年,群吏咸寓于外。”
【辑评】
《唐诗归》卷二六钟惺评:(起数语)只似一句。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五律》:周珽曰:允言诗识见卓而渊,气脉沉而粹。此与《酬李叔度》篇俱妙在一气呵成。唐汝询曰:寄慨浑雄,未落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