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文《钴鉧潭》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这是“永州八记”中的第三则。在这篇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在状写景点的全貌、内涵和特征时,很注重真实性和准确性。 它一开始确切地描绘了钴鉧潭的方位,在“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再精确地写了“潭西二十五步”,有个“鱼梁”。鱼梁之上有长着竹树的小“丘”。尔后再用牛马熊罴等形容潭边怪石的形状,目的也是较为确切地显示景的特征。接着写小丘的面积“不能一亩”。 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读者对钴鉧潭西小丘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对小丘进行一番粗勒勾划后突然插入这么一个问题,它的主人是谁?原来是一个姓唐的人的弃地,曾作价待沽而未脱售,因此仅值四百而已,柳宗元买下了它。但文中却用了一个极有感情的字来说明他买丘的原因,就是“怜”。“怜者”,惺惺惜惺惺也。小丘是弃地而价低,柳宗元是弃人而贬值,乃是同命相“怜”,借小丘之被弃而感叹他本人的被贬,以弃地比迁客,这表明柳宗元买丘是对自身遭遇的一种自我安慰。但是,小丘的价值是无限的。作者立刻笔锋一转,全力以赴写小丘之美。那是一个何等幽美的胜景! 诚然,这胜景的发现,也和前面写到的“西山”的风景之美以及后面写的“小石潭”之美的发现一样,是经过了艰苦的劳动的。“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才出现了一个胜景。小丘之美是以不同层次展示的:先写静——“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再写静中有动——“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最后写给人的心理感受:“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出现了心神与山水融为一体的境界,极写小丘的审美价值。那“货而不售”只值“四百”的小丘,何以能达到千金而愈不可得?原因是它终于遇到了能赏识它的知己,值得庆贺。言外之意是,作者自身的价值何时何人才能被他人赏识?所以,文章最后虽然是以喜的情致来结句“贺兹丘之遭也”,但留下的一片空白却是被悲的悬念笼罩着:我们这位才能卓著的作者,何时才能东山再起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呢? 言近而旨远,富有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