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王冕诗《劲草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到。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山南雨晴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道?道旁可许愁人知?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寸田尺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据《元诗选》二集《竹斋集》)
王冕(1300? —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今浙江省诸暨县)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牧牛自学。屡试不第,浪迹江湖,后归隐九里山。工画墨梅,响及后人。能诗,质朴自然,著有《竹斋集》。
《劲草行》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古代的咏物抒怀诗,渊源流长。屈原《橘颂》以赞美橘子来表现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坚贞节操;汉武帝《蒲梢天马歌》,以得蒲梢马抒写其要征服“四夷”的壮志;蔡邕借咏庭前石榴言志抒情。六朝以后,咏物诗渐盛。有唐一代,自杜甫开始佳作迭出,蔚成大观。杜诗中孤寂的苦竹、病枯的柏树、楠树等等,无不投入他离京飘泊贫寒生活的身影。又有柳宗元自喻笼鹰,刘禹锡厌恶蚊子,以及韩愈、孟郊、卢仝等人的咏物诗,都是唐诗艺园中的别具风格的奇葩。宋代苏轼、陆游也有不少的咏物诗。元诗学唐诗,写咏物诗成为时尚。萨都刺、胡助、王冕等人均有佳作,《劲草行》即是其中之一。
王冕《劲草行》吟咏的是劲草,并不是杜甫《除草》篇的杂草、腐草、秽草,也不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草。草,在杜甫笔下是“芒刺”,有“顽根易滋蔓”,“其毒甚蜂虿”的害处,应该除之。白居易笔下的野草,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应该赞扬。杜诗的秽草,白诗的野草,和王冕笔下的劲草,有着各自不同的象喻意义。杜甫在《除草》篇,对草的感情评价是深恶的,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篇,对草的感情评价虽然是肯定的,但只肯定其自身的生命力,对自然和人类的意义,却丝毫无关涉。王冕笔下的劲草和鲁迅笔下的野草也不同。鲁迅散文集中的《野草》的《题辞》篇说:“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而王冕诗的劲草,却是根深花美。草的节干像箭竹一样的坚硬、挺直,她顶端开着的白花,像农民喜见的稻花;白露洒叶,叶上游动着晶莹的露珠点点,令人喜爱。这种劲草、非艾、非莽、非蒺藜、非葳蕤,无毒、无害、无苦涩、无半点媚态;风吹霜打不绝,赤日熇爆不灭。这种劲草,更像晋朝傅玄《紫华赋》中的“刚茎劲力,纤条繁列”的奇草紫华;但与傅玄写的紫华又不同,更重要的是王冕笔下的劲草有不趋炎附势、爱憎分明的气节。“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正是这种气节的生动写照。它的荣枯,暗与“忠臣魂”相沟通。劲草的气节,也是汉家“不降士”的忠臣气节。
《劲草行》表露出对亡国的深悲,犹似杜甫哀盛唐一去不复返的剧痛一样。王冕学杜甫,其诗在精神上有相贯通之处。这首诗饱醮着带血的泪花,给我们描绘出这样的图景: 在柳翠湖光潋滟的故土上,忠臣的白骨沉埋在那里,血腥气味随风飘散。路旁的寸草在风雨中摇晃,像在诉说些什么,带着愁容的行人,你对寸草心可曾理解? 当东风再次传来敌人军鼓的声音,死去的骷髅还起来跳摇头舞的时候,末代的证物——金马铜驼也感到国将灭亡而流泪不止,人们的“寸田尺宅”,其心之哀痛更不用说了。这段描述有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其魅力来源于诗人对亡国之深悲,王诗学杜诗能得其精髓,杜诗的思精、情深,质直、自然,沉雄、悲壮等风神体调,在王冕诗中能找到继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