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吟反攻形势》诗词赏析

吟反攻形势

1947年12月14日

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

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

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关陕彭贺长攻略,东北林罗巧安排。

谭许胶河收一战,苏鲁前线逼两淮。

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

举目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

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

注释:

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指军士。

中原——广义上指以河南为主体,包括山西东南部、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西北部等广大地区;狭义上指河南省。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今河南的南阳和洛阳。

薄——接近,靠近。

关陕——陕西。陕西古名为关中。

雄才——出众的才能;亦指才能出众的人。

艳说——艳羡地评说。

狂潮——诗中寓指土改的形势如同潮水一般漫延开来。

羽书——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文书。

赏析:

这首诗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前4句),概述敌我双方在战争中总的态势;第二层(第5句—12句)共8句,描绘我大军开展战略大反攻的画面;第三层(第13句—18句)共6句,歌颂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共产党的伟大,歌颂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磐石般的作用,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层(前4句),诗人在首联即点明主题:我军战略反攻的号角已经奏响,百万旌旗已猎猎展开,国民党军队已经岌岌可危,陷入四面楚歌之中。“蒋匪到处成飞灰”一句,寓指战局已开始发生逆转,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由100万人发展到195万人,其机动兵力已强于对方,战略反攻的形势已经到来。次联“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下和平面具,下令25个师将包围半年之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5万人企图统统吃掉;国民党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开始了全面的内战,这就是蒋介石所谓的“空心战术”和“重点进攻”。时隔一年,战局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年的危险形势已不复存在了;诗人用“安哉在”与“今已矣”相呼应,“安哉在”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再一次挑起内战的叩问,即“居心何在”?“今已矣”是对“安哉在”的有力回应,说明当年的紧张局势早已过去了,战局早已逆转了;在此,诗人为第二层意思的展开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层(第5句—12句)共八句,是对我军全面开展反攻的大致勾勒。当时,中央军委的战略是“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三军”中,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豫鲁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们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150公里的防线,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豫鲁太岳兵团挺进豫西;“宛洛”指河南南阳、洛阳两地。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转战苏鲁豫皖地区。三路大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包围后,在河南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到海边的广大中原地区向敌人展开了战略大反攻。“两翼”,一个是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攻进陕北的敌军北调;另一个是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在胶东开展攻势,将进攻山东的敌人引向海边。由于有“两翼”的牵制,使“三军”主力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对敌开展了毁灭性的打击。除此以外,解放军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也开展了对敌攻势,聂荣臻、杨得志率部于1947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攻克河北石家庄,歼敌2400多人,“薄燕台”就是寓指这一战役的行动。“长攻略”系指彭德怀、贺龙率部粉碎敌人“分区防御”的阴谋。原诗中“关陕彭贺张天网”改为现在的“关陕彭贺长攻略”,指的就是这一战役。诗句“东北林罗巧安排”,系指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秋歼敌73万人的攻势,诗人在这一层主要用了铺排的手法,将我军战略反攻的主要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层(第13句—18句),诗人首先用“远略”歌颂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接着用“赖雄才”寓指我各路大军的中坚力量的巨大作用,诗人所指的“雄才”,当然还包括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千百万解放军战士;正是我党、我军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会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和壮大,逐步从弱小到壮大,从敌强我弱,到战略的相持,直至战略大反攻。最后四句,诗人展望了美好的未来:“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诗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共产党必将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一个充满民主政治的国度和先行的土地改革的狂潮就要到来!到那时,羽书传檄、审判蒋介石的场面也一定会到来!

这首七言古诗看似直白,其实寓意深远。全诗气韵生动,气势豪迈。诗人用赋比兴的手法,勾勒出我军战略大反攻的恢弘气势,并对最后取得全面胜利进行了深情的展望,读后让人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