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巫山赋》原文|注释|赏析

唐宋八大家经典文章赏析·苏辙《巫山赋》原文|注释|赏析

苏辙

过瞿塘之长江兮,蔚巫山之嵯峨。孤云兴其勃勃兮,北风慨其扬波。山嵚崟而直上兮,越至神女之所家。峰联属以十二兮,其九可见而三不知。蹊遂芜灭而不可陟兮,元猿黄鹤四顾而鸣悲。览松楩之青青兮,纷其若江上纷之菰蒲。维其大之不可知兮,有挠云之修柯。蔓草蒙茸以翳兮,飞泉洁清而无沙。亭亭孤峰,其下丛木交错而不明兮,若有美人惨然而长嗟。敛手危立以眷顾兮,舒目远望怳然而有所怀。俨嵯峨其有礼兮,盛服寂寞而无哗。临万仞之绝险兮,独立千载而不下颠。追怀楚襄之放意肆志兮,泝江千里而远来。离国去俗兮,徘徊而不能归。悲神女之不可以朝求而夕见兮,想游步之逶迟。筑阳台于江干兮,想氛气之参差。惟神女之不可以求得兮,此其所以为神。湛洋洋其无心兮,岂其犹有怀乎世之人? 朝云蔚其晨兴兮,暮雨纷以下注。变化倏忽不可测兮,俄为鸟而腾去。忽然而为人兮,珮玉锵而琅琅。爱江流之清波兮,安燕处乎高唐? 彼蛟龙之多智兮,尚不可执以置罦: 高丘深其苍苍兮,况谁识其有无。

古往今来,以巫山神女为题材的诗、词、文、赋真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其中光照日月的名篇佳作,也数以百计,然而,苏辙却不畏艰难,写出《巫山赋》,这是有点魄力的。

赋自产生之后,总是铺宋擒文,争奇斗丽。但是,不管如何铺陈,最后总会归为讽谏。宋玉的赋如此,司马相如的赋也是如此,苏辙的这篇《巫山赋》同样寓有讽刺的深意。这是它的重要表现特点。

《巫山赋》 的巫山,坐落在四川、湖北两省的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东北往西南走向。长江穿流其间。是为三峡。据《方兴胜览》载: 巫山共有望霞、翠屏、朝云、松峦等十二峰。望霞峰也叫神女峰。它们并列于长江两岸,奇峰峭壁,连绵不断。其中以神女峰为最奇,尤其是有关它的动人故事,更为神女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赋体文学的奠基者宋玉就写过《高唐赋》和《神女赋》。其中《高唐赋》写道:“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立为庙,号曰朝云。”楚襄王让宋玉“试为寡人赋之。”宋玉应命,于是作了“高唐赋》。苏辙便是模仿《高唐赋》和《神女赋》而写作了《巫山赋》。

此赋首先描绘巫山的景观。

“过瞿塘之长江兮,蔚巫山之嵯峨。”经过瞿塘峡一段的长江两岸,高耸的巫山上树木茂密。点出巫山的位置,形势。山头笼着云彩,风刮过,卷起波涛。“山嵚崟而直上兮,越至神女之所家。”那又高又陡的山,便是神女家住的地方。巫山本有十二峰,但从江上了望,却只能看见九座,另外三座隐没不见。山路荒芜、消失在草木之中,因而不可走上去,连猿猴想爬上去,黄鹤想飞上去,都不大容易,只能回顾悲鸣。山上松柏青青,繁密得像江上的杂草。那每株树也不知有多大,那长长的树枝都能抓到云彩。野草茂密,覆盖着山岭,山里流出泉水非常洁净,没有泥沙,亭亭玉立的孤峰下面树木丛聚、交错,遮掩得连阳光也照射不进去,好像有美人在里面悲哀地长叹。这段描写中运用比喻、夸张等等手法,极力描绘巫山的高峻、荒僻、人迹罕有,颇有一层神秘的色彩。对比宋玉《高唐赋》对巫山的描写,两位作者都写巫山的高耸,所取的角度却不相同。宋玉将巫山与长江连写,苏辙只是集中写山。两人都引入骚体的句式,宋玉的句子整饬,而苏辙参入散文句子。一般而言,后人是阅读前人的杰作而动笔的,难免袭用前人的成句,苏辙却词必己出,几乎没有雷同的地方。这表现了苏辙确有高超的驾驶语言的能力。

《巫山赋》结构采用层层缩小的安排方法,在描摩巫山后,进一步集中笔墨刻画神女峰:“敛手危立以眷顾兮,舒目远望怳然而有所怀。俨嵯峨其有礼兮,盛服寂寞而无哗。临万仞之绝险兮,独立千载而不下颠。”在客观的描写中,极力溶入主观的想象和感情。神女峰敛于危立,顾盼四方。她张眼远望。怳,有所失的样子。像是等不来那人而有些失望。她彬彬有礼,盛服以待,心绪虽然寂寞,但仍然不声不响。站在高万仞的极端危险地方,独自站了一千年也不肯下来。她追念楚襄王当年的纵情欢爱,期待他逆流而上,不远千里地到来。这层描写里,作者把现实与神话传说交织在一起,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写神女峰之形,而且写神女峰之情。将神女峰描写成为一个端压、美丽、多情、坚韧的妇女形象。这种描绘是宋玉赋中所无的,应该说,这是苏辙的创造。宋玉在景物描写后,转入人物命运的刻画。如孤子寡妇,寒心酸鼻。长吏废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登高望远,使人心瘁。”苏辙同样因景人情,笔触却仍然紧扣神女:“离国去俗兮,徘徊而不能归。悲神女之不可朝求而夕见兮,想游步之逶迟。筑阳台于江干兮,想氛气之参差。惟神女之不可求得兮,此其所以为神。”在这层里,苏辙显然联系自己的遭际在发感慨。离开京城去到偏远的地方为官徘徊而没有回去的机会。可叹神女不能早晨请求而到晚上就能看见,我只好步子缓慢地行走。筑阳台在江边吧,可是雾气弥漫也无法实现。我明白了,神女是不可求而得到的,这正是神女所以是神的因由所在。从这委婉曲折的议论式抒情中,透示出苏辙内心的矛盾。

“湛洋洋其无心兮,岂其犹有怀乎世之人? 朝云蔚其晨兴兴兮,暮雨纷以下注”直至“安燕处乎高唐”,都是神女之不可求得的具体化。瞧神女那深情厚意的样子,难道她还有心怀想世间的人? 清晨,神女化作浓密的云彩,傍晚,又变作雨滴纷纷落下。神女的变化倏忽,扑朔迷离,不可预测。一会化为鸟儿而飞去,忽然又变化成人,身上的佩玉发出清脆的响声。喜爱江水的清波,怎能安闲地居住在高唐? 这是作者驰骋想象,将神女的变化莫测写得形象,隐隐地含着作者对一个未知人物的复杂心情。最后,以议论结尾: 那水中的蛟龙是智慧的神物,尚且不可用网捕到; 那么高山深林中的神,谁又能判断她有无呢! 显然,苏辙是借赋巫山抒发自己的感慨了。

这篇《巫山赋》虽仿效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并用骚体的语气词“兮”。但形式与宋玉的赋不同,究其实,这是文赋。文赋是受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是一反俳赋、律赋在俳偶、用韵的限制,而接近于古文,也就是说趋向于散文化。这不是说文赋中无骈偶句,如爱江流之清波,安燕处乎高唐。”就是骈偶性的句子。从总体而言,散文化的倾向很明显,这是《巫山赋》不同于宋玉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