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词·捣练子(二首)》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
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长城路,实难行,乳酪山下雪纷纷。吃酒只为隔饭
病,愿身强健早还归。
千百年来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不息。孟姜女成为一个忠于爱情、反抗暴政的光辉的妇女形象。
孟姜女最早的原型,是《左传》中的杞梁妻。根据《左传》的记载,杞梁妻只是一个拒绝齐侯郊吊的谨守礼法的上层妇女形象。此后杞梁妻的故事流传不已,代不绝书,主题有所改变,情节也愈加丰富。刘向《列女传》说杞梁妻在夫死之后向城而哭,“十日而城为之崩”。到了唐代,故事渐臻完整,据唐代的《同贤记》记载,燕人杞良避秦始皇筑长城之役,逃入孟超后园,与孟之女孟仲姿结为夫妻。夫妻礼毕,杞良被捉回营地,活活打死筑于长城中。杞妻千里寻夫,向城而哭,城为之倾倒。杞妻认得杞良骨骸,收归葬之。与前代的作品相比,敦煌曲子词中的《捣练子》词,最早将杞梁妻与孟姜女合而为一,并且增加了千里送寒衣的情节,从而塑造了一个忠于爱情,坚韧顽强的女子形象。
敦煌曲子词《捣练子》共有四首,四首组成联章体,演唱孟姜女故事。另两首是杞梁与爷娘妻子告别之辞。这两首词,集中刻画了孟姜女的形象。
第一首,词一开头,便倾注着作者对杞梁妻的赞美之情。“孟姜”一词,在《诗经》中是对美女的通称。把杞梁妻美称为孟姜女,增添了人物形象的光彩,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自此以后,孟姜女变作故事主人公的专名,成为古代文学艺术画廊中的不朽形象。“一去燕山更不归”一句,扣紧了杞梁筑长城,夫妻两别离的故事主题,为千里寻夫送征衣张本。“一去不归”,简洁地表现出夫妻分离、旷日睽隔的伤痛感。接下来的“造衣”、“送衣”两句,是诗歌感情的两次递进。亲手造寒衣,针针线线,缝进的是孟姜女的愁念与关切。“亲送寒衣”,又是在这感情上的再一次跃进,也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征衣是感情的载体,是爱情的寄托。燕山路远,长城漫漫,“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千里送征衣,送去的是孟姜女忠于爱情、怀念亲人的一颗赤诚的心。全诗以叙事的手法,娓娓道来,层层跃进,而歌颂孟姜女忠于爱情的主旋律,已响遏行云。
第二首,“长城路”三字,直接把故事置于秦始皇筑长城的背景之中,增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绵延万里的长城,是多少征夫旷妇的生命和血泪筑成,又拆散了多少深情恩爱的夫妻。“实难行”、“雪纷纷”,概括地写出孟姜女千里送征衣的艰难路程。朔方大漠,塞上长城,阴风惨烈,大雪纷飞。一个纤弱女子,不畏山河险阻历尽千辛万苦寻夫送征衣,其坚韧不拔,为爱情献身的精神感人至深:“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王建《送衣曲》),只要征人安在,身强体壮,千里送征衣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后两句是深深的祝愿。“吃酒只为隔饭病”,意思是希望丈夫当心饮食,不要因饮酒过量弄坏了身体。“愿身强健早还归”,又凝聚着多少发自内心的祝愿!
这两首词语言浅显通俗,对孟姜女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艺术形象的生命力,在于强烈的感情。作者用“千里送征衣”的情节以及气氛环境的渲染烘托,把孟姜女纯洁、坚贞、勇敢、忠于爱情的性格,塑造得非常饱满动人。在孟姜女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为人物形象的感情性格奠定了基础,使孟姜女这一艺术形象饱含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感染力,繁衍出更加动人心魄的优美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