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主·长相思二首》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长相思,久相忆,关山征戍何时极?望风
云,绝音息,上林书不归,回文徒自织。
羞将别后面,还似初相识。
长相思,怨成悲。蝶萦草,树连丝。庭花
飘散飞入帷。帷中看只影,对镜敛双眉。
两见同见月,两别共春时。
《长相思》是乐府诗题名,取意于汉代诗篇中“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一类诗句。郭茂倩《乐府诗集》说:“长者久远之辞,言行人久戍,寄书以遗所思也。”可见,以这个诗题所作的诗篇,都属于乐府诗,其内容都与征夫思妇有关。这里所选的两首,就是写思妇对征夫的怀念相思之情的。诗篇所写的思妇,结婚不久,丈夫就远离家乡到关山戍边了。入伍后,一直杳无音讯,因而引起了思妇的无穷相思。
第一首写思妇相思的绵渺。“长相思,久相忆,关山征戍何时极”,交待相思离别原因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长”、“久”、“思”、“忆”,说明离别时间之长;“关山征戍”,点明离别缘由;“何时极”,说明思妇对早日结束战争的渴望。正因为战争不止,音讯不通,所以更引起思妇的忧念。“望风云,绝音息,上林书不归,回文徒自织”,引颔远眺,愁云万里,目断山河;去信问候,石沉大海,杳无回音;织锦为诗赠与,投递无门,枉费心机。上林,上林苑。书不归,没有回信。这里化用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苏武被匈奴扣留北海(今苏联贝尔加湖),传说托大雁向汉传书,昭帝在上林苑打猎得雁,遂派常惠入匈奴求武。苏武被密留北海,事在武帝生前;常惠入匈奴求武,事在昭帝即位,恢复和亲政策之后,故说“书不归”。回文,回旋往返均能成为可诵的文字。据传,晋代窦滔被放流沙,他的妻子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之,以表达北斗“千年无转移”的相爱之心。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委婉地表达了思妇积怀成怨的心情。她盼望征夫趁双方记忆犹新的时候归来,以免重演秋胡的悲剧。“羞将别后面,还似初相识”。据《西京杂记》载:鲁人秋胡娶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路遇一采桑女子,便用金钱挑逗,被女子拒绝,“胡惭而退”,回到家后,方知自己的妻子“乃向所挑之妇也”。于是“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这里运用这个典故,把思妇的心情刻画得十分具体细致。
第二首写思妇相思的伤悲。“长相思,怨成悲。蝶萦草,树连丝。庭花飘散飞入帷”,意思是说,蝴蝶尚有探花恋草之举,树木也有枝茎相连之象,唯独离家之人却无室家之思。春天又将过去,进入帷房的竟是庭花残瓣。萦,萦绕。树连丝,即连理枝,两颗树的枝连在一起。丝,匝(za砸),环绕,枝相环绕以为固。因而常用连理枝来比喻夫妇爱情。征夫一去不归,让思妇空房独守,还不如蝴蝶之恋草,树木之连理。这里用“蝶”、“树”作比,把思妇的“怨”写得具体形象,细致入微。庭花飞入帷,月儿当窗照,这就更勾起思妇的孤独、寂寞与迟暮之感。“帷中看只影,对镜敛双眉”两句,通过行动描写,极其深沉地写出了思妇“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愁情状。庾信有过“见月长垂泪,花开定敛眉”(《伤往》)之句,但庾信之句,仅仅是一种静态刻画,远不如这里通过行动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得细腻深刻,意境浑厚,耐人寻味。“两见同见月,两别共春时”。这两句,从“看只影”而来,是对“看只影”所生之“悲”的具体描写。长年累月,当窗凝望,送走了多少月夜,辞别了多少春天,唯一能与她作伴的,只有自己的影子。现在,又是一个“庭花飘散”的暮春之夜,仍然只能与影子在窗前“两见同见月,两别共春时”,其孤苦、寂寞,悲伤、失望之情,跃然纸上。
这两首乐府诗,善于把捉细节,描写细腻,感情真挚,读之叮当有声,是六朝诗中不可多得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