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不如归》序》原文与翻译、赏析

林纾《《不如归》序》原文与翻译、赏析

小说之足以动人者,无若男女之情。所为悲欢者,观者亦几随之为悲欢。明知其为驾虚之谈,顾其情况逼肖,既阅犹若斤斤于心,或引以为惜且憾者。余译书近六十种,其最悲者,则 《吁天录》,又次则 《茶花女》,又次则是书矣。其云片冈中将,似有其人,即浪子亦确有其事。顾以为家庭之劝惩,其用意良也; 且其中尚夹叙甲午战事甚详。余译竟,若不胜有冤抑之情,必欲附此一伸,而质之海内君子者。

威海水师之熸,朝野之议,咸咎将帅之不用命,遂致于此,固也。乃未知军港形势,首恃炮台为卫,而后港中之舟始得其屏蔽,不为敌人所袭。当渤海战归,即毁其一二舟,舰队初未大损。乃敌军夜袭岸军,而炮台之守者先溃。即用我山台之炮,下攻港中屯聚之舟。全军陡出不意,然犹力支,以巨炮仰击,自坏其已失之台,力为朝廷保有舟师,不为不力。寻敌人以鱼雷冒死入港,碎其数舟。当时既无快船足以捕捉雷艇,又海军应备之物,节节为部议抑勒,不听备。门户既失,孤军无据,其熸宜也。或乃又谓渤海之战, 师船望敌而遁。是又㦣言。吾戚林少谷都督, 战死海上, 人人见之。同时殉难者,不可指数。文襄、文肃所教育之人才,至是几一空焉(11)。余向欲著《甲午海军覆盆录》,未及竟其事(12)。然海上之恶战,吾历历知之。顾欲言,而人亦莫信焉。今得是书,则出日本名士之手笔。其言镇、定二舰(13),当敌如铁山; 松岛旗船,死者如积。大战竟日,而吾二舰卒获全,不毁于敌。此尚言其临敌而逃乎?

吾国史家,好放言(14)。既胜敌矣,则必极言敌之丑敝畏葸,而吾军之杀敌致果,凛若天人,用以为快(15)。所云下马草露布者,吾又安知其露布中作何语耶(16)? 若文明之国则不然。以观战者多,防为所讥,措语不能不出于纪实(17)。既纪实矣,则日本名士所云中国之二舰,如是能战,则非决然遁逃可知矣。

果当时因大败之后,收其败余之残卒,加以豢养,俾为新卒之导(18)。又广设水师将弁学校,以教育英隽之士(19)。水师即未成军,而后来之秀,固人人可为水师将弁者也。须知不经败衄,亦不知军中所以致败之道(20); 知其所以致败而更革之,仍可自立于不败。当时普、奥二国大将,皆累败于拿破仑者。惟其累败,亦习知拿破仑用兵之奥妙。避其所长,攻其所短,而拿破仑败矣。果能为国,即败亦复何伤。勾践之于吴,汉高之于楚(21),非累败而终收一胜之效耶?

方今朝议,争云立海军矣。然未育人才,但议船炮,以不习战之人,予以精炮坚船,又何为者! 所愿当事诸公,先培育人才,更积资为购船制炮之用,未为晚也。

纾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22)。恒于小说序中摅其胸臆,非敢妄肆嗥吠,尚祈鉴我血诚(23)!

【鉴赏】 《不如归》序与一般书序不同,它没有介绍书的内容、评价书的价值,而是借此“伸其冤抑”,“摅其胸臆”,“鉴我血诚”,“冀吾同胞警醒”,其报国热情令人敬仰,其良苦用心令人钦佩。

全文六个自然段。首尾两个自然段相呼应,旨在表明本序写作的目的。首段言“余译竟,若不胜有冤抑之情,必欲附此一伸”,为我甲午海战中英勇死战的海军将士洗雪不白之冤; 尾段言“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抒发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真是前者呼后者应,不仅使行文严谨,一体浑然,而且又强调了文旨,深化了主题。二、三、四、五自然段为正文部分,其中二、三自然段批驳 “朝野之议,咸咎将帅之不用命” 和 “或乃又谓渤海之战,师船望敌而遁”的污蔑与不实之词,或正面铺叙海战经过,或引用《不如归》的有关纪实,有立有破,先立后破,揭示了威海战失败的原因在于 “部议抑勒”,朝廷腐败,歌颂了我军将士“当敌如铁山”、“战死海上” 的爱国情操,嘲笑了所谓“吾国史家,好放言” 的荒谬。四、五自然段总结海战失败的教训,主张“收其败余之残卒”,“为新卒之导”,并 “广设水师将弁学校,以教育英隽之士”; 主张“知其所以致败而更革之”,“累败而终收一胜之效”; 主张 “先培育人才,更积资为购船制炮之用”,种种主张,皆切实而有远见,高出当时洋务派多矣。

本序之感人处,在于贯穿全文始终的强烈的报国激情和浩然正气,真是字字血诚可鉴、句句正气凛然,作者也自谓“叫旦之鸡”,于文中声声啼血报晓,阵阵警示人心。林纾在 《黑奴吁天录跋》 中说自己的译作及书序不在于 “博阅者无端之眼泪”,而在于 “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正是这“爱国保种”、“为大众一号” 的呐喊,强烈震撼着中华的民族魂和国民心。虽然受种种局限,作者还未能抓住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廷的妥协投降及腐朽本质,但文中表现出的救亡图存,变政维新的精神,在帝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利国利民的。

本序服人之处,在于处处用事实说话,贯穿着求实、求是的精神。文中反击“将帅不用命” 的论调时,用威海战及渤海战的真实经过和我海军将士 “然犹力支”、“以巨炮仰击”、“力为朝廷保有舟师” 的英勇死战,作了有力的正面批驳。在反击“师船望敌而遁”的谬论时,也是用我军将士 “战死海上,人人见之” 的事实和 《不如归》 一书的真实记载为据,真是言之有据,铁证如山,具有很强的论辩性和说服力。

另外,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又行文恣肆、纵笔挥洒,论据引古今中外,叙事则情附于事,议论则带情韵而行,不仅以理服人,并且以情动人,语言简洁有力、干净利索,显得硬语盘空、尖锐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