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

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

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

优游(11)。赤壁矶头落照(12),肥水桥边衰草(13),渺渺唤

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14)

【注释】 ①闻采石战胜: 指虞允文在采石矶打败金主完颜亮的战事。②雪洗虏尘静: 敌人的战尘已被雪洗净,意谓前方战胜。③风约楚云留: 因为被风云所阻,作者没有能参战,而留在了后方。当时作者知抚州,抚州旧属楚国,故云 “楚云”。④湖海平生豪气: 作者以三国时陈登自比。陈登字元龙,据 《三国志》记载,许汜与刘备在刘表处共论天下人物,言道: “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⑤吴钩: 宝刀名。⑥燃犀 (xi) 处:《晋书·温峤传》: “苏峻兵反,温峤奉命平乱。还镇,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毁犀即燃犀照 “怪物”,作者视金兵为 “怪物”。燃犀处,本指牛渚矶,此处代指采石矶。⑦周与谢: 指周瑜与谢玄。周瑜是三国时吴军的主帅,在赤壁大败曹操,时年三十四岁。谢玄是东晋军的大将,淝水之战大败前秦,时年四十一岁。⑧富春秋: 指周瑜和谢玄都正当少壮之年。⑨小乔: 《三国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乔姓,史作桥。小乔,周瑜妻子。⑩香囊: 古代女子身上的佩带物。(11)勋业故优游:从容不迫地建功立业。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12)赤壁: 三国时吴将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地方,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13)肥水: 即 “淝水”,在安徽省境内,是东晋谢玄大败苻坚的地方。(14)击楫誓中流:《晋书·祖逖传》记载: 祖逖统兵北伐, 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鉴赏】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秋,金主完颜亮率兵大举入侵,将至采石。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奉命到采石犒师,见宋军败,剩八千余人,乃与统制张振、时俊等谋,重整军武,以海鳅船载兵驻中流击之。金兵大败,遂退去。当时正在抚州做官的张孝祥,得知采石战胜非常兴奋,便挥毫写下了这首词。词中以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比采石之捷,以周瑜、谢玄比虞允文,抒发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上阕写闻采石之捷。“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一起笔就对比写出两种不同的情景,点明作者是在楚地得知采石之捷的。作者没有亲自参与其事,却担心采石大捷会被人抹煞,故有“何人为写悲壮”之叹。在作者看来,采石之捷是一桩可歌可泣的悲壮战绩,应该大书特书,以激励抗金斗志。作者在南宋官员中,是力主抗击金兵,反对投降的。因此,采石之捷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认为自己也有陈登的“豪气”,要趁此时的关塞“风景”——即大好形势,一展宏图。他激动得夜不成眠,“剪烛看吴钩”。他挑亮灯烛,细看宝刀是否还锋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在他的想象里,采石矶处也一定涌卷起冲天的惊涛骇浪,像他的心潮一样不平静。

下阕写闻采石之捷后产生的联想。作者既以采石之捷比三国时周瑜的赤壁之捷,又以采石之捷比东晋谢玄的淝水之捷,说他们正当风华少壮之年就建立了如此不朽的功勋。相比之下,自己现在已届 “而立”之年,却并未做出什么大功业,这怎能不叫他心忧呢?所以他说: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那赤壁矶头的 “落照”和淝水桥边的 “衰草”都仿佛在为他壮志未酬而忧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他因此想乘风而去,以祖逖为榜样,中流击楫而誓: 不驱逐金兵,收复中原,决不罢休! 最后两句,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了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作者善于巧妙地由今人今事联想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使词意表达得更为艺术和充分。

文章作者:何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