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龙
中篇小说。作者刘琦。发表于《昆仑》1986年第1期。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出来的。小说按照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记录了“我”在病床上的经历和体验。“我”,苏亮,一个部队技术员。就在“我”闹着要和未婚妻榕榕一起转业的时候,在一场不幸的火灾中,为了抢救小孩,“我”被烧伤致残了。在昏迷的病床上,“我”无数次地体验了垂死的滋味。手术后的“我”,手和腿被截去了,眼睛也失明了。“我”虽然活了下来,但成了废人,“我”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我”想自杀,可得到的却是轻蔑和谴责,人格的尊严使“我”坚强起来,“我”又复活了,可活着对“我”又有什么价值呢?“我”该怎么活呢?“我”的内心处在极度的痛苦和矛盾中。在医院里,“我”认识了两位病友:老常和叶玲。老常的豁达和乐观鼓舞了“我”,使“我”增强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叶玲是个患了白血病的小姑娘,在病床上,她坚持学习外语,在她的心灵中有个美好的梦幻,那就是当个女翻译官。“我”也应该活下去,并且做点事情了。榕榕转业后,一直耐心地等待着“我”。当她看到“我”被烧伤的样子后,心都要碎了。“我”爱榕榕,但现在自己是个残废人,“我”不想连累她,“我”让她离开“我”。但榕榕绝不嫌弃“我”,她固执地留下来陪着“我”。在榕榕的鼓励下,“我”开始用残臂学着写作。第一篇作品投出去,又被退回来。想起自己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心血,“我”在痛苦中失望。但在章编辑的帮助和推荐下,“我”经过再次努力,以叶玲为素材的《梦幻》终于发表了。可叶玲的病也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带着她的梦幻,她和我们永别了。“我”和榕榕怀着无限的悲伤和怀念之情,来到了叶玲的坟前,把刊有“我”作品的那几页杂志撕下来,点燃了,表达我们的祭奠。小说通过一个残疾人的选择和生活,启发人们对生活和创造的热爱,对生命和感情的珍视。也许是由于作者亲身体验的缘故,小说对一个残疾人的心理刻画细致而真切,“我”的痛苦和欢乐、希望和绝望都被写得相当深刻。小说以充满感情的笔调写出了生、死和爱,使人刻骨铭心。小说在结构上以“我”的心理展开为线索,通过“我”的联想、回忆和体验,把“我”的过去和现在联结起来,构成故事的整体。小说的语言明朗、热烈,充满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