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王琰·竺长舒
南朝梁志怪小说。王琰撰。原载《冥祥记》。《法苑珠林》卷二十三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作品叙述:晋时竺长舒,其祖先为西域人,世有资货,为富户人家。竺于元康中内徙洛阳。长舒奉法精至,尤好诵《观世音经》。其乡邻失火,长舒家悉为草屋,又处在下风,自计火已逼近,救不出多少财物,乃令家人不要搬物。亦不要用水灌救。他专心诵经。俄顷,火烧至邻家,与长舒家仅隔一篱墙。然此时风却回向,火亦烧到邻居屋边而止。于是乡人们都以他为神灵。乡里中有轻险少年四五人,共毁笑竺,说:“风偶然自转,他有何灵。伺时燥夜,当烧其屋;若他能再令火不烧屋,那他可为神灵。”后天甚旱燥,风亦很大,少年们暗中共燃火炬,掷其屋上,三掷三灭,乃大惊惧,各奔归家。明晨相率诣长舒处,自说昨日放火之事,稽首辞谢。长舒答:“我并不神灵,只诵念观世音,当是威灵所佑。诸君但当洗心信奉之。”作品通过对竺长舒遭火厄而心念《观世音经》,遂得到保佑的情节的描写,显示了佛教法力的巨大,从而劝戒人们笃信佛法。大火烧至竺家而止,掷火炬烧竺屋三掷三灭,原因是“至心诵念《观世音经》,得其威灵所佑”。虽然写得离奇,神秘莫测,但这种幻想情节,读起来新鲜而有趣味,是符合志怪小说艺术虚构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