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桓公伏甲设馔》简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桓公伏甲设馔

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雅量篇》。李格非等《文言小说》、福建师大中文系《世说新语选》皆录入。桓公,即桓温(312—373),字元子,东晋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人,明帝女婿,为驸马都尉,官至大司马。简文帝临死,遗诏令桓温辅立孝武帝司马曜。桓温大怒,以为是谢安、王坦之向简文帝进言,要削弱他的权力,因此遂有杀谢、王之心。本篇以此为背景写桓温欲杀谢、王事。叙述:桓温埋伏兵士,摆设酒宴,遍请朝中官员,想趁机杀害谢安、王坦之。王甚惊慌,问谢:“应当如何对策?”谢神色不变,对王说:“晋朝政权存亡,决定我们这次行动。”两人同去,王坦之很害怕。谢安从容不迫。他们向西阶走去,进入席位。谢吟诵“浩浩洪流”诗篇。桓公忌惮他的旷达风度,即撤走伏兵。作品通过对谢安、王坦之赴桓温宴席的不同情况的描述,赞扬了谢安临危不惧的品格和风貌。作品用比较对照的艺术手法,使人物在同样环境中通过各自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人物品性的高低。自应诏赴宴之前到既至之后,一个是惶遽无计,内心恐慌形之于色;一个是“神意不变”,越临险地而越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二人形象的优劣,鲜明突现。刘孝标《世说注》引《晋安帝纪》和《文章志》皆载有此事,但情节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