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录》的主要内容,《桔录》导读
《桔录》又名《永嘉桔录》或《桔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桔专书。南宋韩彦直著。淳熙四年(1177)彦直知温州,因为有人对他说:“桔之美不减荔子,荔子今有谱,得与牡丹、芍药花谱并行,而独未有谱桔者,子爱桔甚,桔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辞”(本书《自序》)。于是便在从政之余,进行调查研究,并于次年(1178)写成此书。本书流行颇广,现存版本约有八、九种之多,其中以左氏《百川学海》影咸淳本为最早。1923年,曾由江光先和英国的哈格提 (W·T·Hagerty) 翻译成英文,在荷兰发表。
韩彦直(1131—?)字子温,陕西省延安府肤施县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长子。历任光禄寺丞、工部侍郎、司农少卿、工部尚书、知临安府、知温州府、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转光禄大夫致仕。爵至蕲春郡公。他曾不避艰险,出使金朝,虽曾数次险遭祸害,仍守节不屈,不辱使命。并曾出力帮助遭受秦桧迫害的岳飞家族,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安顿。著有 《水心镜》167卷 (已佚)。
《桔录》全书3卷,5000余字,前2卷分述柑桔类果树各品种的形、性、味;末一卷专讲栽培方法,分述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等九方面的技术经验。
《桔录》首次将柑桔类果树分为 “柑”、“桔” 和“橙子之属类桔者”三个大类,然后又将 “柑自别为八种; 桔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桔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本书 《自序》)。分别描述了它们的树冠形状、枝叶状态、果实大小和形状、果皮的色泽和光滑程度、剥离果皮的难易、瓤囊的数目、种子的多少、成熟的迟早等等,并指出了品种的区域性。虽然其中有一些(如自然桔)不是真正的品种名称,但总的说来,对各品种性状的描述是相当科学和详尽的。称之为“描述柑桔属各品种的一部最古老的科学论著” (W·T·斯文格《桔录》英文版法文序,1923) 也很恰当。
《桔录》还最早记载了柑桔类果树的嫁接繁殖法。总结了柑桔砧木(朱栾)的培养、接穗的选择、嫁接的时间、方法,以及嫁接后的管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关于柑桔园的排灌和施肥,《桔录》指出:“方种时,高者(其?)畦垄,沟以泄水”,“园丁沟以泄水,俾无浸其根”,总结了低地种柑桔必须抬高畦垄,开沟排水的经验,至今广东、浙江等省在稻田种植柑桔时都要筑墩种植,以利排水。又指出“冬月以河泥壅其根,夏时更溉以粪壤,其叶沃而实繁”。总结了冬夏两季都要施肥的经验。
关于柑桔的病虫害防治,《桔录》指出:“树干长苔藓,会吸取树干的养料,造成“树干老而枯”的恶果,必须“用铁器时刮之”。此外,它还介绍了用铁线钩杀天牛幼虫的方法。
关于柑桔的采收和贮藏,《桔录》强调采摘时要“轻置筐筥中,护之必甚谨,惧其香雾之裂则易坏,雾之所渐者亦然”。要求小心轻放,保证果皮完好,不受损伤。书中还介绍了一种特殊的贮藏方法,即“掘地作坎,攀枝条之垂者,覆之以上,至明年盛夏时开取之,色味犹新”。同时又指出这种方法伤动枝干,影响次年结果。
《桔录》不仅饮誉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不少柑桔名著,如美国斯文格的 《柑桔植物学》(在《柑桔工业》内)、休姆的《柑桔栽培》和日本田中长三郎的《柑桔研究》等都曾予介绍和引用。法国彼利律 (P. Pelliot) 在本书英文版 “引言” 中认为 《桔录》是继戴凯之《竹谱》和陆羽《茶经》之后,较为突出的植物学专著。苏联汉学家佛鲁克也称赞《桔录》“是一部最早的柑桔学术著作……是同类书中最有实用价值的一种” (《中国宋版书史》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