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经籍志》的主要内容,《旧唐书·经籍志》导读

《旧唐书·经籍志》的主要内容,《旧唐书·经籍志》导读

《旧唐书 ·经籍志》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后晋刘昫等编修,系从《旧唐书》卷46-47裁篇另行编出。成书之后,曾作为《旧唐书》的一部分多次刊印,其单行本有日本文政八年(1825)刻《八史·经籍志》本;清光绪九年(1883)镇海张寿荣重刊《八史·经籍志》本;1934年南京辞典馆铅印《历代经籍志》本;1936年上海大光书局印《中国历代艺文志》本;195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十史艺文经籍志》本,此本目前较为通行。

刘昫(887-946),字耀远,涿州归义(今河北雄县)人,五代政治家、文学家。据史书记载,刘昫神采秀拔,文学优瞻,与其兄晅、弟暤知名燕蓟间。后唐庄宗时任翰林学士,明宗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昫以端明殿学士入相,时人羡之,后唐末帝时监修国史。后晋天福年间任东都留守,晋出帝开运年间拜司空平章事,以目疾乞休,罢为太保。编有《旧唐书》。

《旧唐书 ·经籍志》2卷,约4万字。系据唐开元年间毋煚所撰《古今书录》删削而成,收书3062部,51852卷,按甲乙丙丁四部编排,四部之下又分45类,计甲部经录下分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讳、经解、诂训、小学12类,收书575部,6241卷;乙部史录下分正史、编年、伪史、杂史、起居注、故事、职官、杂传、仪注、刑法、目录、谱牒、地理13类,收书844部,17946卷;丙部子录下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天文、历算、兵书、五行、杂艺术、事类、经脉、医术17类,收书752部,15637卷;丁部集录下分楚词、别集、总集3类,收书890部,12028卷。每书著录书名、卷数、著者;每一类或几类后有部数、卷数的统计。如甲部经录礼类著录“《礼仪问答》十卷,王俭撰”,类后注“右礼一百四部,周礼十三家,仪礼丧服二十八家,礼论答问三十五家,凡一千九百四十五卷”;又如乙部史录职官类著录“《职员今百官古今注》十卷,郭演之撰”,类后有起居注、故事、职官三类的统计“右一百四部,列代起居注四十一家,列代故事四十二家,列代职官二十一家,凡二千二百三十三卷”。

该书是继《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之后的第3部史志目录,在编纂体例上与前志相比有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第1,分类方法有异于《汉志》和《隋志》。该书既没有照搬《汉志》的六分法,也未沿袭《隋志》以经史子集直接标类后附佛道二部的方法,而是沿用《古今书录》所用的盛行于南北朝的以甲乙丙丁标示大类的办法,四部之下小类的设置则在《隋志》类目的基础上略作增减而成。这种分类方法与《隋志》相比,在大部类的标识上是一个退步。

第2,没有继承《汉志》开创、《隋志》发展了的为部类写序的传统。在《旧唐志》序中,刘昫对此做了解释:“煚等撰集,依班固《艺文志》体例,诸书随部皆有小序发明其指,近史官撰《隋书·经籍志》,其例亦然。窃以纪录简编,异题卷部,相沿序述,无出前修。今之杀青,亦所不取,但纪部帙而已。”此例一开,后世多有效仿,使史志目录的编撰一度走了弯路。

第3,在著录内容上也较《汉志》和《隋志》为简略。前志著录除书名、卷数和著者外,还以小注的方法间或注明著者情况和书籍存佚、真伪、内容、得失等。而《旧唐志》则一概不加小注,只著录书名、卷数和作者姓氏。

此外,在收录书籍方面,该书也有其独到之处。其所据底本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成书的《古今书录》,而开元年间又值中唐盛世,国家藏书颇富,故《旧唐志》所收之书能充分反映唐代中期的国家藏书状况,对我们了解唐代藏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颇有助益。但另一方面,盛唐之后出现的一些唐代大家的著作却没能在《古今书录》中得到反映,而《旧唐志》在编撰时也未加补充,致使该书不能包罗有唐一代的著述,也无法全面反映唐代学术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该书的一大缺憾。宋人欧阳修所编之《唐书·艺文志》对此有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