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图》的主要内容,《华夷图》导读

《华夷图》的主要内容,《华夷图》导读

《华夷图》于刘豫阜昌七年十月朔(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10月27日)刻石。它与同年4月上石的禹迹图同刻在一块方形石板(长89.5厘米,宽88厘米,厚18厘米)的正背两面。正面刻禹迹图,背面刻华夷图。二图图框各纵约80厘米,横约79厘米。需要提到的是,如将此石板竖立起来,观看正面的禹迹图,则背面的华夷图是倒置的,即上方朝下,下方朝上,图石上方无碑头,下方亦无碑座,说明上石的目的是为了拓印地图,以供教学和广为流传之用。现存陕西省博物馆。

图的绘制人姓名无传。图的绘制时间,根据图上没有政和七年(1117)以后建置的行政区名,可知此图绘制时间的上限是北宋政和七年,下限从图的右上方所记“契丹即今称大辽国”,可知制图时辽尚未亡,而辽亡于金的时间是北宋宣和七年(1125)。因此,华夷图的绘制当在宋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17-1125)之间。

图的比例尺,根据图上东京(今河南开封)至南京(今河南商丘),东京至河南(今河南洛阳)的距离计算,约为1:4,300,000。图以上方为北。方向和海洋,都用文字标注,山脉用“人”字形表示,长城的符号很醒目。黄河源绘于积石山的西南,图的右方注记称:“河出昆仑山,唐刘元鼎尝使吐蕃见其源。”长江在岷江源处注有“江水”二字,图的右方注记称:“江出岷山”,这是受《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之说的影响,而图上所绘长江,其源流显然不是岷江,而是岷江西南的大江。

图上黄河在博州(今山东聊城)、棣州(今山东惠民)、滨州(今山东滨县)之南入海,这是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商胡(今河南濮阳东北)决口之前的唐宋河道。此河道与图上政区建置时间有不一致之处,如成都府路的陵井监是熙宁五年(1072)建置的,永兴军路的醴州是政和七年(1117)的建置等。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据研究是因阜昌七年上石的华夷图是以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为底图,而政区名称用宋代的,但没有完全用宋历八年以前的建置,故黄河下游的河道与政区建置之间有不相符之处。

图上有许多文字注记,域外地区有的仅将名称列于图的四周。例如图的西面,列出“西域诸国”的名称数十个,图的南面列出“海南之国”的名称也很多。图上的文字注记与北宋税安礼的《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第一幅《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后所附图说,有的基本相同,有的完全相同。《历代地理指掌图》成图在前,可见阜昌七年上石的华夷图其注记是根据《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后的图说略加改动而成。

参考文献

  • 曹婉如:“《有关〈华夷图〉问题的探讨》,见《中国古代地图集》(战国至元代),文物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