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舆图》的主要内容,《大清一统舆图》导读

《大清一统舆图》的主要内容,《大清一统舆图》导读

《大清一统舆图》是清代重要的地图。胡林翼、严树森撰。同治二年(1863)在湖北抚署上刻。光绪丙申年(1896)上海书局重印了此图的缩摹本。

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阳人。字贶生,号润芝。道光进士。曾任贵州镇远府知府,1856年升任湖北巡抚。他深知地理学,有志于在湖北巡抚职内刊行此图,但未竟去职,不久去世。后由严树森继续完成。严树森(1814—1876),字渭春,四川新繁人,曾任湖北和广西按察使、布政使和巡抚之职。此图共31卷,是以康熙、乾隆两朝《内府舆图》为蓝本编绘而成的。

在清康熙帝亲自领导下,聘用西方传教士白晋(Joach Bouret)、雷孝思(Joan—Bapt Regis)、杜德美(Petrus Jartoux)等人,率领我国测绘人员,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至五十七年的10年中,测绘了关内15省及关外满蒙各地,主要是测定了全国三角网,同时也重视经纬度的测量。图中有经纬度的地点共641处,以北京所在地为本初子午线,比例尺约一百四十万分之一,用梯形投影法绘制。该图因受当时天文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限制,不易多测,测得也不十分精确,经纬度多数用三角测量推算。西藏部分更有错误,所载亦多据传闻。乾隆二十一年(1756),又派人去测西域部分,至天山南北路,远达中亚一带。乾隆二十六年编成的《西域图志》,订正了西藏的部分错误,并在康熙图的基础上,加上西域实测资料,扩充编制成《乾隆内府舆图》。此图所画的地域,北至北冰洋,南至印度洋,西达波罗的海、地中海及红海,是当时最完善的亚洲大陆全图。清初的地图是我国首次采用新法测绘的全国大地图,它是我国以至世界测绘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我国近代地图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清初舆图在我国作为内府秘藏,除少数高官大吏之外,外间无从得见。其次由于当时所用的测绘方法,没有文字说明,未能普及而广为采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国地图仍然相沿如旧。

道光十三年(1832)和咸丰七年(1857)先后出版了董方立、李兆洛《内府舆图》的缩摹本。胡林翼认为李兆洛的图仅有志郡邑名,而且纸狭不容增注,故决定根据康熙、乾隆两朝《内府舆图》,延请邹世诒、晏圭斋钩稽考核,以成新编。图未成,胡林翼去世,由严树森继续完成,中间又请李廷萧、汪士铎协助。此图是计里画方法和经纬线制图法并用,每方百里,经度北狭南宽,用虚线表示,纬圈以200里为1度,每卷容2纬度,自北而南,上下相属。该图范围北抵俄罗斯、北海,东至日本琉球,西至地中海,南至越南,故有时人们又称它为《皇朝中外一统舆图》。此图刊行后,才把清初测绘的成果,辗转公布于世,并在国内流行,为一般人所利用,对《内府舆图》起了很大的普及作用。此图成为当时一般地图的蓝本,自清末至民国,几十年间都使用此图。

参考文献

  • 1.卢良志编,《中国地图学史》,测绘出版社,1984。
  • 2.谭其骧主编:《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第1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 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