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经》的主要内容,《西升经》导读
《西升经》原名《西升记》。是道教吸收先秦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旧说为尹喜记录老子言论而成,盖成书于魏晋时期,撰人不详。《正统道藏》收有本书宋徽宗注3卷,北宋道士陈景元集注6卷。集注本收录北魏刘仁会、北周韦处玄、唐初徐道邈、李荣及冲玄子五人部分注文。《无上秘要》摘录本书部分章节。
《西升经》共39章(集注本缺第19章),约4千余字。论述宇宙生成、宗教修养等观点。关于宇宙生成,《西升经》吸收秦汉哲学道与气的思想,又引用佛教四大说,认为无形端的“道”是万物的种子,因缘于地水火风的四时运行,积气以成实体。书中有“气为生者地,聚合凝稍坚”等说法。又由于积气虚实不均,所以事物(包括人)有性行上的差异。气在运行中必然交感激荡,于是产生了精神意念,犹如抚琴而起乐声。声色利诱人的六根动荡,于是有生死存亡等变化。从变化的角度看,万物没有常住之态,生命也稍纵即逝,所以应该复归原始未化的状态,如《道象章》说:“道变示非常,欲使归其真。”归真即需修道养气。
其次,《西升经》论述了道教炼养的基本观念——形神合同。人和万物一样,是因积气而有形体的,如说:“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我命章》)“直以积气聚血成我身耳。”(《生置章》)而人的精神又产生于气的运行交感,可见生命体现为形神密不可分。要想生命永存,就必须形神合归一处,《神生章》说:“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种合同,更相生,更相成。”形神都不能独立存在,所以道教修炼强调形神双修。《西升经》形神合同的观点,成为贯穿道教史的基本观念。
再次,《西升经》提出“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信念。既然人体与天地日月一样都是气行气化的产物,为什么不能与日月共悠久呢?《民生章》说:“民之所以轻命早终者,民自令之耳。非天地毁、鬼神害,以其有知,以其形动故也。”有知则思劳神疲,形动则元气散耗,于是形神离异而失生本。知与欲出于人本身,这正如火由木磨擦而生,木由火起而毁灭,《重告章》说:“如木自出火,还复自烧腐。”所以说,人体生命的寿夭,决定于人自身,《我命章》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
最后,《西升经》阐述了“天道减盈满,补虚空”的思想。认为盈则补虚是物性自然,以此言之修养,“身之虚也而万物至,心之无也而和气归。”(《身心章》)所以有道圣人尚朴素,归童蒙,损思虑而塞邪智,这又叫知一或守一。世俗生活总在不断地向人灌输各种欲望,“亿载无毕”;世俗的教育向人传授繁杂的知识,计较利害,盘算得失,但却“不知其所由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大不知也”(《皆有章》)。所以修道者止念除垢,静心守一,以长生久视为先,以清虚静泰为重,既不追求浅俗的物欲满足,也不以无欲自赏。因为自持无欲之念,又反为其所累,《观诸章》说:“ 自谓定无欲,不知持念异。”《为道章》说:“以其有思念,故与道反矣。”这一思想开导了隋唐“重玄之道”的理论先声。
《道藏》太玄部的最初经典为《道德经》、《妙真经》、《西升经》三种。《道教义枢 ·三洞义》说:“太玄者,重玄为宗,老君所说。而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升》五卷。”自隋唐道教“重玄”思潮兴起以后,《西升经》的影响日渐广泛,屡为道士称引。陈景元《西升经集注序》说:“其微言奥旨,出入五千文(即《老子》)之间。”宋徽宗注《序》也称:“是书盖与五千文相为表里。”本书及刘仁会、韦处玄、徐道邈、李荣、冲玄子五人注,都是研究道教吸收先秦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