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实录》的主要内容,《永历实录》导读
《永历实录》是以纪传体记载永历朝廷的存亡史。王夫之 (见 “读通鉴论”)撰。本书有几种异称。清邓显鹤于道光二十二年 (1842) 所开列的 《船山著述目录》(见《船山遗书卷首》王敔《薑斋公行迹》)无本书入录,但有 《大行录》一种,注明 “未见”,可能是本书的异名。王闿运则称此书为 《永历实记》,又称《永历事记》(见 《淞绮楼日记》)。王闿运在衡阳掌教船山书院多年,他所指的书名必有依据,则是又一异称。曾国藩于同治四年 (1865) 刊行 《船山遗书》,其中有《永历实录》一种。同治和光绪年间编修和补修的 《衡阳县志·艺文·史部》及《湖南通志·艺文·史部三》,都沿用此名未改,卷数也同。此后其他异名,已不见称引了
本书初刻本是清同治四年的金陵书局本,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局据此发行铅印本。1982年岳麓书社校注的重印本,就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参照太平洋书局本对勘,择善而从。书中对显而易知的缺字如“虏”、“敌”等等,予以填补。对脱误衍文,予以标、注,其他如古今地名异名,无传的人名、官制、典故酌情注释。卷终附录一《箨史》,原是王氏佚著,载于民国四年湖南船山学社出版的《船山学报》一至六朝;附录二《蒙正发墓志铭》,原载1952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蒙正发《三湘从事录》中,为中国历史研究丛书之一;附录三为本书所载重要地名以及双方交战的路线、绘制的军事地图。比较而言,岳麓本是最完备的流行本。
《永历实录》26卷(缺卷16,实存25卷),约作于康熙十二至十七年间(1673—1678),时距桂王被杀已有十余年。它表明王氏仍不忘故明的心迹。本书构架是:卷1为本纪,为桂王朱由榔而立,年号永历,因由榔死后未立尊谥,故名大行皇帝本纪。卷2至卷26(缺卷16) 的24卷都是列传,计为永历朝廷的108人所立,从立国名臣始至叛臣终。排在列传前几卷的人物,如翟式耜、严起恒、丁魁楚、朱天麟、吴炳、何吾驺、黄士俊、李永茂、文安之、方以智、陈子壮、姜日广、何腾蛟、堵胤锡、章旷等名臣都占有相当篇幅。但本书也为一般朝臣和降清而又倒戈的将领列传。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还以3卷篇幅(卷13至卷15)为大西军将领高必正、李赤心、李定国、李来亨立了传,又将牛万财、王光昌、王光兴、郝永忠等次要将领附入以上正传。卷22至卷26都为专传,如22至23卷分列上下死节列传,24卷为佞幸列传,25卷为宦者列传,26卷为叛臣列传。
本书的主要内容:
1.奉南明正朔,寓爱国正气。卷1本纪以永历纪年,列传亦复如此,这与《小腆纪传附考》以清帝纪年,以南明年号附纪作为僭伪的思想大相径庭。书中随处称永历为“上”、“驾”,出走称“幸”。永历帝从元年至十六年(1646—1661)在位,纪中以永历政权为纲,阐述了十六年的政治、军事史实。卷末以“吴三桂弑上于云南”,仍寓春秋笔法,含有贬斥乱臣贼子之意。
2、歌颂李定国的抗清斗争。综观本书,只有卷1本纪和卷14李定国列传是独列的,其余所有列传都是两人以上的合传。本书在体例上突出了李定国的历史地位,在思想上主要歌颂他的忠君爱国。传云:“李定国……本农家子……长八尺,眉目修阔,躯干洪伟,举动有仪度,在群盗中独以宽慈者。喜接文士,通兵法、纬象,读《通鉴纲目》,略通大义。”书中通过形象和爱好的刻划,给人以不同寻常的视觉感受。传内历叙其于危难之际卓立战功,尤以为永历帝之死哀毁欲绝的一片忠心: “三桂犯顺,上崩于云南府”定国 “缟素发哀”“披发徒跣,号踊抢地,吐血数升”,两年,“愤恚呕血卒”。王夫之在其他臣僚列传中都没有如此忠义气贯长虹的记载。
3、表彰李来亨军的浴血奋战。卷15《李来亨列传》记录了大顺军余部来亨麾下宁死不屈,勇抗清军的浩然正气。传云:“体淳(纯)、永忠死,来亨粮亦濒绝……知不能久存,会诸将饮,大哭,分遣逃散。……遂举火焚砦,与妻子亲信投火中死。”又颂扬了其部属的忠贞:“来亨部凡三万余人。来亨死,或死或逸去,就俘执者百五十人而已。余众散入秦、蜀山中,不知所终。”这些可歌可泣的实录,填补了其他南明史关于农民军与南明联合抗清的空白,而且也为桂王政权留下了翔实的记载。本书为同类南明史作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