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先生文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或宛陵先生,北宋诗人。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他提出了与西昆派针锋相对的理论,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见赠述诗》),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刺”与“美”;在艺术上他注重诗歌的形象性和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一著名的艺术标准,并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他的《汝坟贫女》、《小村》、《村豪》、《田家语》、《陶者》、《伤桑》、《田家四时》、《送王介甫知毗陵》等诗都富于现实内容;另有一些优秀的写景诗也颇清新可喜,“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考试毕登铨楼》),“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溪》),“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鲁山山行》),都是名句。但梅尧臣受韩愈、孟郊影响较大,有些诗比较生硬,过分散文化,又常在诗中发议论,有悖于自己的艺术主张。梅尧臣在宋代影响很大,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说:“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刘克庄《诗话》更以为“本朝诗唯宛陵为开山祖师”。
梅尧臣有《宛陵先生集》60卷(诗59,文1),后世版本很多。常见的有《四部丛刊》影明万历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为目前梅集最好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