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髀算经》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周髀算经》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部最早的天文历算之书。原名《周髀》,取周人测日影表以在都城进行观测之意,书中运用勾股定理进行各种数据的推算,开盖天之说。“盖天说”系中国古代提出的宇宙模式三大流派之一,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盆。唐代始改今称,以李淳风等人注释汉唐以来的十部算经作为教本,此书系《算经十书》之一,并立于官学。关于此书的成书年代历代说法颇异。如今人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认为此书“所详天体论测望星象诸大端,多与《淮南子·天文训》相近,撰书时代,当为略后,而相去不远。”现代数学史专著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西汉时期。

全书约7000字,以周公与商高等人的问答形式,叙述天高、日径、日照范围,根据冬至夏至二晷影的长度推定二十四节气的影长,以及四分历中日月行度、岁实、月实、置元、历元等天文历算问题。数学方面,讲述数学演算等方法,如分数乘除法、等差数列和圆周求长一次内插法的应用,对任意正数的开平方法,用分数表示奇零小数,并最早运用勾股定理计算高深远近。在天文学方面,阐发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此书北宋年间(1084)曾作为十部算经之一刊刻,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南宋时(1213)的传刻本是现存最早刻本,庋藏于上海图书馆。后世对此书多有纠谬补正之作,如清梅文鼎的《周髀补注》,吴烺用西方数学法注释原书,著成《周髀算经图注》等。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算经十书》收有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