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锥指》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禹贡锥指》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明末清初胡渭撰。胡渭(1633~1714)原名胡渭生,字月出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著作尚有《易图明辩》10卷等多种。该书原本标题为20卷,而卷首列图1卷,又其中第11卷,14卷皆分上下,第13卷分为上中下,而中卷又再分为上下,故实际上为26卷。为注释和研究《禹贡》的专著。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广泛征引,逐句加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订正前人的某些谬误。其体例先列《尚书·禹贡》原文,其次降一格为集解,再次又降一格为辩证。其中《导河》部分,附论历代徙流,提出黄河5次重大改通的论证,对后世研究黄河变迁史的影响很大。又图录部分有图47幅,如禹河初徙、再徙及汉唐宋元明河等图,考究尤为精密。但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图系沿用明艾南英《禹贡图注》,而未注明出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它:“历代义疏及方志舆图,搜采殆遍。于九州分域,山水脉络,古今同异之故,一一讨论详明。宋以来傅寅、程大昌、毛晃而下注《禹贡》者数十家,精核典赡,此为冠矣!”又说胡谓“其生平著述甚伙,而是书尤精力所注。”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南巡时,作者将该书进呈。但该书也有不足,历代地理中的陵谷迹迁,方州分合,因年代久远,往往多有变化,而胡渭则试图使数千年间的变迁,皆折衷以定一是。如碣石所在,旧有临渝、骊成二说,胡渭则一定要以文颖所指临渝为是,以《汉书·地理志》所指骊成为非,而论据却并不充足。又如其论九江,一定认为是在洞庭,亦同此便。再如其论黄河的发源,不知有重源,则是因当时西域尚未列入清朝版图,无由验证;所用《水经注》等书版本不精,多传刻之误,则是因当时条件所限,未得善本的缘故等等。书成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有康熙四十四年漱元轩刻本,清《四库全书》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