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特性》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审美特性》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匈牙利哲学家、美学家乔治·卢卡契的重要著作,是作者积50年美学研究成果之大成。原书共分3卷,中译本只译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卷有6章,约38万字。主要章节内容有:日常生活中的反映问题、科学中反映的非拟人化,艺术由日常生活中分化的预备性原理问题,对现实审美反映的抽象形式等。书中应用历史体系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观点,对人类的审美反映和艺术的基本特性作了哲学和社会学的系统分析,详细论证了审美和艺术的历史形成以及巫术在审美形成中的作用、艺术作品的结构特点等美学理论,作者在前言中写到,这部美学的中心内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从哲学上论证审美的形成方式;对美学特殊范畴进行推导并界定美学与其他领域的界限。作者认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是第一性的。如果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条长河,那么由这条长河分流出了科学和艺术这样两种对现实更高的感受形式和再现形式。各种反映方式所存在的一切区别和对立只能在这种物质与形式相统一的现实中演化。卢卡契进一步从反映论的观点提出了模仿的问题。他指出,模仿是把现实中对一种现象的反映移植到自身的活动中。对于人说来,模仿不仅是生活中的基本事实,也是艺术活动的基本事实。审美的形成是与对被反映事物进行模仿的固定分不开的。他把模仿看作是“艺术的决定性源泉”,并努力去揭示艺术中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阐述了艺术的启迪作用、艺术的教育意义和社会职能。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上的论点,并表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过由于博引旁证、插话较多,使人不易掌握思想线索。尽管如此,本书仍然不失为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创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