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简介|介绍|概况
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作。清何守奇说:“世人以美为恶,以恶为美,使无脂韦之骨,即强为涂抹,终觉面目非真,遂令世界茫茫,几无处安此一副面孔;正恐蜃楼海市,显荣富贵,亦终不可得耳。悲夫!”(《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清但明伦说:“花面逢迎,以出身为游戏,固自好者所不屑;即遭逢极盛,得志于时,只忠孝廉节,才是实地,余皆海市蜃楼耳,不可为无,不可为有。何者可指为真无?何者可指为真有?知其无而有有之用,知其有而皆无之归。以其本有,而有所当有;以其终无而无所当无。乃可以有,可以无;可以无而有,可以有而无。是谓无有,是谓无无;是谓非无有,是谓非无无。”(同上)近人易宗夔《新民说》卷二:“蒲留仙研精训典,究心古学,目击清初乱离时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书,以抒孤愤而谂识者。历二十年,遂成《聊斋志异》十六卷。……其书不为《四库全书》说部所收者,盖以《罗刹海市》一则,含有讥讽满人,非刺时政之意。如云女子效男儿装,乃言旗俗,遂与美不见容,丑乃愈贵诸事,同遭摈斥也。”今人杨柳《聊斋志异研究》说:该篇具有“民族思想和反清情绪”。其理由如次:一、作者借罗刹国“美不见容,丑乃愈贵”的反常现象的描述, “讽刺异族统治的乌烟瘴气,是非混淆,美丑颠倒”;二、“小说题目是《罗刹海市》,‘罗刹’是鬼的意思,作者显然把当时异族统治下的社会看成鬼的世界。至于小说后面部分描写马骏游海市时与龙女的恋爱,是作者着意刻画出一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理想世界来和丑恶的现实对照,实际上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厌恶与对理想世界的渴望情绪”;三、“小说结束时发的感慨”,“非但深刻地揭示了《罗刹海市》的思想内容,而且也明确地传达出蒲松龄的愤怒情绪”,“是千百不满黑暗统治的正直人们的共同呼声”,“包含对异族统治下的不满情绪”;四、“整篇小说所写的‘其人皆奇丑’,其地‘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的罗刹国,包括皇帝在内”,“由全文精神来看,作者既然写出罗刹国官职高低取决于形貌,形貌愈丑,地位愈高,显然讽刺的焦点还集中皇帝身上”。与此相对,有些学者认为该篇“主题是叙述马骏与龙女的曲折爱情,悲欢离合,并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连一点影子也没有。”(杨柳《聊斋志异研究》引述)今人郭豫适说:“全篇主要叙写主人公马骏一生在大罗刹国和海市龙宫的生活际遇。作者通过这两个海外奇谈,寄托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也寄托着他对自己所憧憬的理想世界的追求。”(中国古代小说论集》)按,此说为多数研究者所从。此篇是蒲松龄愤世疾俗的代表作品。所谓罗刹国,即鬼的世界;书生马骏被飓风飘至此国,这里贤愚不分,美丑倒置,而取人又“不在文章,而在形貌”,面目越是狰狞,地位愈高,权势愈大,马生长得俊美,竟被视为怪物,避之唯恐不及,若要获得荣显,必须易其面目。诚然,这是作者以折光的形式对黑暗现实的无情揭露和批判。后来,马生在村民的帮助下,来到“海市”,这里不仅环境幽美,到处是珍珠玳瑁,玉树琼楼,而且用人唯才,国君礼贤下士,马生献赋一篇,即受重用,并被召为驸马,龙女貌美心善,对马生情深意笃。这些描写,正是有才学而又热衷功名的封建士子们所追求的目标。而“海市”云云,既是作者理想境界之所在,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慨。此篇情节离奇,幻想诡谲,构思新颖、缜密;通过夸张、比喻和对照等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妖颠倒、美丑不分的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主题深刻。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和心态的描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品德善良、颇重感情、俊秀而有才学的马生,容貌俏艳、胸襟豁达、情感丰富、忠于爱情的龙女,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语言简洁生动,清新俏丽;写景细致优美,意境如画,情文并茂。前人评此篇在《聊斋志异》中“最为第一,逼似唐人小说”(《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引无名氏语),并非过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