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说秦王》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选自《战国策·秦策一》。以首句名篇。有的选本作《张仪说秦王破从》。宋鲍彪认为此篇所说之内容皆张仪死后事,故应删去篇首“张仪”二字,并说:“此士论事,深切著明,孙卿不如。秦所以取天下,盖行其说也。而史失其人,猥以张仪名之,惜哉!所称谋臣,范睢也。”(上海古籍社《战国策》汇注引)元吴师道《战国策补正》认为游说秦王之人当为韩非。其《补正》说:“韩非,师荀卿者也。其术不主于卿,卿论兵以附民为要,以仁义为本,以禁暴防害为务,非而有是言欤?大意不过欲极威怒,而务攻取耳。鲍既考之不精,且谓卿不如,谬矣。”郭沫若《青铜时代·韩非初见秦篇发微》考定此篇著作年代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初,作者为吕不韦,今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说:“张仪死于秦武王元年,而篇中所言多秦昭王时事。前人王应麟、姚宏、吕东莱、鲍彪已疑其不出自张仪,而近人容肇祖《韩非子·初见秦篇考证》,陈祖釐《韩非别传》,刘汝霖《诸子考索》、高亨《韩非子·初见秦作于韩非考》又作详细考定,有谓出于范睢,有谓出于蔡泽。而郭沫若《青铜时代》则谓出于吕不韦。篇中所言秦事,皆在昭王时,篇中七称大王,当指秦昭王。而韩非始以始皇十四年入秦,无由向昭王称大王。由此可知本篇亦非出于韩非之手。然篇中所言长平之役,似是暗讥范睢,故容肇祖、郭沫若推证出自蔡泽或吕不韦,可是都没有直接证据能确切定为某人。还当各依本书为是。”此篇当是秦昭王晚年某策士的说辞。它通过秦与楚、魏,特别是与赵之间三次战役的深入分析,指出秦虽具有“名师数百万”、“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缺乏政治远见,谋臣拙而不忠,没有充分发挥战争的威力,以致仍然存在“赵当亡不亡,秦当伯不伯”的局面,大为延缓了秦国兼有天下的过程,这篇说辞着重总结了此时期某些值得重视的教训,对于以后秦的统一具有推动作用。故南宋鲍彪在《战国策注》中评道:“此士论事,深切著明,孙卿不如。秦所以取天下,盖行其说也。”文章明畅通达,论事条分缕析,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将古语、口语、警策语自然和谐地熔为一炉,构成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