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幢小品》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三十二卷。明朱国祯撰。 《明志》作二十四卷, 《千顷堂书目》、《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总目》均作三十二卷。存有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刊本、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刻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三十二卷,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出排印本。撰者《自叙》称:告归后“闲居无事,一切都已弃掷,独不能废书。……惟浅近之说,人所忽去,且以为可弄可笑者,入目便记,记辄录出,约略一日内必存数则”,由此成书。至于“涌幢”,是因撰者曾构木为亭,六角如幢,其制略如穹庐,可以择地而移,随意而张,忽如涌出,故以为名;至于“其曰‘小品’,犹然杂俎遗意。”可知此书为杂录性质的书。观其内容,独多明代朝野掌故、史实考证、典章制度、时文艺术、鸟兽鱼虫、以及民间传说等。其中撰者虽称“凡经、稗、海诸书所载行于世者,都不敢录”,但还是有摭拾前人笔记的地方,如《豕首》则,脱胎于唐冯翊《桂苑丛谈》,比《儒林外史》中张铁臂故事为早。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杂录见闻及考证等, “其是非不甚失真,在明季说部之中,犹为质实”,因而可知其史料价值。尤其是编中还保存了不少有关农民起义,以及如岳飞、海瑞、文天祥、于谦等正义爱国人物的轶事材料,甚为可贵。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编中记人记事的杂录资料中,毕竟有着不少记述怪异的荒诞故事,如《太白神》、《梦异人》、 《朱衣人》等等。这些志怪故事,撰者往往把它们视为真事来加以记载的,因而反映出他笃信鬼神的心态。如《神木》一则,写永平地区三日三夜大雨,雨中但见有“千乘万骑从西北至者,东走海去”,雨后遗大木三十,“长十丈,大数围”。撰者说这是“龙王采木来送”,还特意注明是当时人熊瑞所亲见的“嘉靖年间事”。有些怪异故事,往往带有以神道来说教的意味,如《嚼笔》则,写二秀才同赴秋试,试前曾同榻。一生怀恶意,待另生睡熟后,将他的“誊真之笔,悉嚼去其颖”,致使该生第二天入试用笔时,见笔尽秃,湿滥如帚,因恸哭欲弃卷出。然而正当他倦而假寐间,见一神人抚其背,叫他: “起起,写写!”视笔则完好,迅即写完后,仍秃笔。结果那名恶生竟“不得终试”,而“秃笔生魁选联第”。有些怪异故事,想象奇特,文笔精妙,如《善谑》则写冯具区得寒疾,梦游城隍神所,直把神仙世界写得如出目前:
(冯) 方鼾时,梦出门,见远山蔽天, 身入空室中,如纱厨。外错星霞,手拭之,石也。行里许,大海中万山色正如郁蓝,金碧相射;涛声雷震,其澄彻处,蛟龙鬼神可数指也。仰视诸山,秀色可餐,忽已在足下。耸身而入,两隶前导,启朱门,中有伟丈夫数十,以旌幢迎。庭中树多异香,风吹作声如丝竹。阶砌峻整,宫宇弘丽,皆有封识。偶然洞开,其中物似光妙所成,又似家所常御。出门返顾,其额曰“宛委之山”云。此梦中仙界,其中天空星霞、大海涛声、神殿异物……,撰者巧妙地将声、色、形熔铸于一炉,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极写其异其美。读之如身临其境,一切都在眼前。梦游者游历过后,兴犹未足,出门返顾,这才见额题“宛委之山”,点出此界所在。撰者以此收煞,亦颇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