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宏恢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的创作。永贞革新失败后,他先是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十年后被召回,但回到长安没多久,又被外放到当时还是瘴疠之地的柳州。听谓“宦情”,所谓“羁思”,这本来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这里实际上已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说是“共凄凄”。这第一句便是主观感情的直接表达。“凄凄”两字虽是把这种主观感情一笔带过,但我们“知人论世”,结合柳宗元的生平、遭遇来理解,便会有一字千钧的沉重感受。这“凄凄”两字,包含了多少年的屈辱生活和不公平的待遇,又包含了多少悲哀和愤慨!
在这样的主观感情之下,诗人连自己目前是处在春天呢还是秋天都有些迷惑了。春天,本来应是百花齐放,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的时候,可眼前柳州这山城的景色,却“春半如秋”了。这是一个处在“宦情羁思共凄凄”的感情之中的人的眼中的春天。他身为逐客,处在异地,百感交集,因而身边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引来万分的感叹,处在一种恍忽迷离的境界之中。
那么究竟是怎样一种“春半如秋”的景象呢?三四两句作了回答:雨后的山城,百花零落,美好的景象已被摧残,南方所特有的榕树,也已落叶满庭,这可不是春天刚过一半就如秋天的景象吗?然而“莺乱啼”却还在向诗人召示:这还是一个“春天”!难怪这时的诗人,要“意转迷”了。
在这首诗里,诗人描写的景色是无不紧扣着凄凄的宦情和凄凄的羁思的,物与我已完全融为一体。正因为诗人哀愁之深,所以他感受的物象也与人不一般。题目叫做“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可见榕树上已不留片叶,因而诗人的感触也就特深。这深深的感受使得诗人自己也朦胧起来,分不清春与秋了。其实,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还是十分清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