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茶馆》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黄裳·茶馆》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黄裳

 

四川的茶馆,实在是不平凡的地方。普通讲到茶馆,似乎并不觉得怎么希奇,上海,苏州,北京的中山公园,……就都有的。然而这些如果与四川的茶馆相比,总不免有小巫之感。而且茶客的流品也很有区别。坐在北平中山公园的大槐树下吃茶,总非雅人如钱玄同先生不可罢?我们很难想象短装的朋友坐在精致的藤椅子上品茗。苏州的茶馆呢,里边差不多全是手提鸟笼,头戴瓜皮小帽的茶客,在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中,就曾经出现过这种人物。总之,他们差不多全是有闲阶级,以茶馆为消闲遣日的所在的。四川则不然。在茶馆里可以找到社会上各色的人物。警察与挑夫同座,而隔壁则是西服革履的朋友。大学生借这里做自修室,生意人借这儿做交易所,真是,其为用也,不亦大乎!

一路入蜀,在广元开始看见了茶馆,我在郊外等车,一个人泡了一碗茶坐在路边的茶座上,对面是一片远山,真是相看两不厌,令人有些悠然意远。后来入川愈深,茶馆也愈来愈多。到成都,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成都有那么多街,几乎每条街都有两三家茶楼,楼里的人总是满满的。大些的茶楼如春熙路上玉带桥边的几家,都可以坐上几百人。开水茶壶飞来飞去,总有几十把,热闹可想。这种弘大的规模,恐怕不是别的地方可比的。成都的茶楼除了规模的大而外,更还有别的可喜之处,这是与坐落的所在有关的。像薛涛井畔就有许多茶座,在参天的翠竹之下,夏天去坐一下,应当是不坏的罢。吟诗楼上也有临江的茶座,只可惜楼前的江水,颇不深广,那一棵树也瘦小的可怜,对岸更是些黑色的房子,大概是工厂之类,看了令人起一种局促之感,在这一点上,不及豁蒙楼远矣。然而究竟地方是好的。如果稍稍运用一点怀古的联想,也就颇有意思了。

武侯祠里也有好几处茶座。一进门的森森古柏下面有,进去套院的流水池边的水阁上也有。这些地方还兼营菜饭,品茗之余,又可小酌。实在也是值得流连的地方。

成都城里的少城公园的一家茶座,以用薛涛井水作号召,说是如果有人尝出并非薛涛井水者当奖洋若干元云。这件事可以看出成都人的风雅,真有如那一句话,有些雅得俗起来了。其实薛涛井水以造笺有名,不听见说可以煮得好茶。从这里就又可以悟出中国的世情,只要有名,便无论什么都变成了好的。只要看街上的匾额,并不都是名书家所题,就可以得知此中消息了。

大些的茶楼总还有着清唱或说书,使茶客在品茗之余可以消遣。不过这些地方,我都不曾光顾过。另有一种更为原始的茶馆附属品,则是“讲格言”。这次经过剑阁时,在那一条山间狭狭的古道中,古老的茶楼里看见一个人在讲演,茶客也并不去注意的听。后来知道这算是慈善事业的一种,由当地的善士出钱雇来讲给一班人听,以正风俗的。

这风俗恐怕只在深山僻壤还有留存,繁华的地方大抵是没有了的。那昏昏的灯火,茶客黯黑的脸色,无神的眼睛,讲者迟钝的声音,与那古老的瓦屋,飞出飞入的蝙蝠所酿成的一种古味,使我至今未能忘记。

随了驿运的发达,公路的增修,在某些山崖水角,宜于给旅人休息一下、打打尖的地方,都造起了新的茶馆。在过了剑阁不久,我们停在一个地方吃茶,同座的有司机等几个人。那个老板娘,胖胖的一脸福相,穿得齐齐整整,坐下来和我们攀谈起来。一开头,就关照灶上,说茶钱不用收了。这使我们扰了她一碗茶。后来慢慢的谈到我们的车子是烧酒精的,现在酒精多少钱一加仑,和从此到梓潼还得翻几个大山坡,需要再添燃料了。最后就说到她还藏有几桶酒精,很愿意让给我们,价钱决不会比市价高。司机回复说燃料在后面的车子里还有,暂时等一下再说。那位老板娘话头不对就转过去指着她新起的房子,还在涂泥上灰的,给我们看了。她很得意的说着地基买得便宜,连工料一起不过用了五万元,而现在就要值到十万元左右了。

到重庆后,定居在扬子江滨,地方荒僻得很,住的地方左近有一家茶馆,榜曰“凤凰楼”,这就颇使我喜欢。这家“凤凰楼”只有一大间木头搭成的楼,旁边还分出一部分来算是药房。出卖草药,和一些八卦丹万金油之类的“洋药”。因为无处可去,我们整天一大半消磨在那里,就算是我们工作的地方,所以对于里边的情形相当熟习。老板弟兄三人。除老板管理茶馆事务外,老二是郎中,专管给求医者开方,老三则司取药之责。所以这一家人也很可以代表四川茶馆的另一种形式。

我很喜欢这茶馆,无事时泡一杯“菊花”坐上一两个钟头,再要点糖渍核桃仁来嚼嚼,也颇有意思。里边还有一个套阁,小小的,卷起竹帘就可以远望对江的风物,看那长江真像一条带子。尤其是在烟雨迷离的时候,白雾横江,远山也都看不清楚了。雾鬓云鬟,使我想起了古时候的美人。有时深夜我们还在那里,夜风吹来,使如豆的灯光摇摇不定。这时“么师”(茶房)就轻轻的吹起了箫,声音极低,有几次使我弄不清楚这声音起自何方,后来才发现了坐在灶后面的么师,像幽灵一样的玩弄着短短的箫,那悲哀的声音,就从那里飘起来。

有时朋友们也在凤凰楼里打打Bridge,我不会这个,只是看看罢了。不过近来楼里贴起了“敬告来宾,严禁娱乐,如有违反,与主无涉”的告白以后,就没有人再去“娱乐”了,都改为“摆龙门阵”。这座茶楼虽小,可实在是并不寂寞的。

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纵横,各地的气候地貌、民俗风情相差极大。面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散文作家如何通过描写,让读者长知识,懂民情,并得到文学和审美上的满足呢?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曾发表了如下精辟的见解:“现在所需要的是仔细的观察,翔实的描写。一种风格,一种人情,一处风景,只要看出它们的特异之处,有选择地有条理地写出来,定可给读者一种新知识,新情趣。”

读了朱自清的上述论述,再来分析黄裳在抗战时期所写的《茶馆》,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散文的如下特点:

一、做到了同中见异——抓住“茶馆”的“特异之处”深入来写。

同是茶馆,其中的差别不少,这就要求散文作家超越于一般的茶客之上,善于“同中见异”,抓住四川茶馆的种种特异之处,使之生动地展现于读者眼前。此文一开头,不写别的,单扣住喝茶的茶客,一下子就把四川的茶馆从全国各地的茶馆中突现了出来,这自然会激发读者想要看个究竟的愿望。接着在具体描写四川各地的茶馆时,作者又作了细致的区分:广元、剑阁的茶馆不同于成都、重庆的茶馆;即使同在四川的省会成都,玉带桥边、武侯祠内、少城公园里的茶馆又各不相同。如此不同的“同中见异”,也就是在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认识,这正是散文创作的一项基本功,比起那些只见其“同”而不见其“异”,一看到“茶馆”只知道是喝茶处所的普通人来,无疑要高明多了。

二、通过茶馆观察和表现四川的民俗风情。作者并不是单纯为写茶馆而写茶馆,重要的是像朱自清所说的展示内地“老中国的儿女”的生活和心态。作者在描写茶馆时捎带几笔,涉笔成趣,即生动地展现了茶馆老板娘的精明,以薛涛井水作号召的心态(薛涛为唐代女诗人,幼时随父入蜀,后为乐妓,相传居住在成都浣花溪,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剑阁古茶楼中“讲格言”的情景等。散文和小说不同,并不要求时时处处围着主要情节来写,凡是和主要情节、人物性格无关的应尽量割爱。散文可以把那些看似无关的琐事、仿佛游离的细节汇于笔下,收入文中。也只有这样,散文作品才会让人感到自然、亲切、从容、实在,而不至于有过分拘谨、严密和雕琢之嫌。

三、选择那些最有个人感受和情趣的片断来写。散文创作毕竟不同于纯客观的介绍说明,如果离开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心灵的感受,不管介绍得如何纯粹、客观、详细,终究缺少那么一点感人的韵味。黄裳所以把重庆“凤凰楼茶馆”放在最后来写,正因为它是作者常去的地方,对它十分熟悉,充满了感情,文中写到卷起茶馆里套阁的竹帘,可以看到“像一条带子”的长江,坐到深夜,还可以听到“么师”的箫音在悲哀地飘浮……没有疑问,作者如此落笔,正如散文大家朱自清所说的,在“有选择地有条理地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