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废名》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驰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冯文炳虽是一个具有禅味的诗人,不过他对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也很喜欢,他的诗作同时具备象征派诗的某种气韵。事实上,佛、道与象征主义若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看,本来就存在某种共同之处;二者的结合,使得冯文炳的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这首诗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一次街行的偶感。诗人行至街头,一辆汽车从面前一掠而过。马达声渐渐远去,一阵喧嚣后的街头变得更加寂静冷清。他突然看见对面人行道上孤单单地矗立着一只邮筒,邮筒上两个英文字母PO(PO是Post Office的缩写,意即邮政局)好似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冷漠地瞧着他,瞧着寂静街头的一切。诗人油然而生一种惆怅和寂寞感。这是诗人情绪线索的第一阶段,从心理学上说,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内模仿作用”,即以物理移人情,由孤单的邮筒而感染了诗人的寂寞情绪。
接下去,诗人遂以寂寞的心理观照街头的一切:他想起刚才驶过的那辆汽车,它来去匆匆,竟连它的车牌号码也没有留意一下,它将永远是一个未知数X;或许这一生中再也见不到这辆汽车了,若见了,恐怕也不能认得了。它竟如此地不被人注意,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不住一丁点印痕,这实在也太悲哀了。于是诗人替这个号码的阿拉伯数字难过,觉得它太寂寞了,它白白地在街头驰了一趟,白白地与诗人邂逅了一遭。进而,诗人觉得车过街空,冷清的街头不也同样十分寂寞吗?还有这周围的一切,甚至整个人类也同这里一样是寂寞的。到这里,完成了诗人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所谓“移情作用”,也即是以人情衡物理;把诗人自己的寂寞感“投射”到外界的事物身上,使外界事物拟人化,并具备与诗人同样的情感。这也就是象征主义的情与景、意与象的契合说。同样,这种物我同一也有释道的某种影子。
总之,这首诗的意境既有传统诗例如陶潜、王维的恬淡、隐逸的内涵,又有现代主义一派的感伤、幽玄的质素,体现了冯文炳诗风中释道与现代主义的两重气质。另外,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用极俗的文字表现一种极玄深的情绪,由浅入深,由淡而浓,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