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先进》
[述要] 子路(名由)、曾晳(名点)、冉有(名求)、公西华(名赤)四个学生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虽然比你们年纪大一些,但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能畅所欲言。平日里你们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准备怎么样呢?”子路脱口而出道:“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被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外有军队的侵犯,内部又遭到灾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用三年时间,可以使国人都有勇气,并且懂得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他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有答道:“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用三年时间,可以使人们富裕起来。至于礼乐的设置,那只能等待贤人君子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华答道:“不是说我已经很有能力,我愿意学习。在宗庙中祭祀或者同外国盟会,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当一个小司仪者。”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晳正弹着瑟,而且将近尾声了。听到孔子的问话,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答道:“我的志向不同于他们三位所说的。”孔子说:“那又何妨!大家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便说:“三月里晚春天气,春服都穿定了,我伴随着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一路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志向啊!”
[事主档案] 冉有(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冉氏,名求,字子有。孔子学生。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孔子认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论语·公冶长》);但又斥责他帮助季氏“聚敛而附益之”(《论语·先进》)。
公西华(前509—?) 春秋末鲁国人。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赤。孔子学生。长于祭祀之仪、宾客之礼。曾受孔子派遣,到齐国进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