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鸣髇血污》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诗词典故·鸣髇血污

【出典】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匈奴单于曰头曼……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汉书音义》曰‘镝,箭也,如今鸣箭也。’”

【释义】 鸣髇,即鸣镝。匈奴单于头曼太子冒顿为了篡夺单于之位,制作了响箭(鸣镝)并命令其部属说我的响箭射向那里,有不向此处射箭者斩。后经过多次考验,最终谋害了其父头曼。冒顿自立为单于。后世多用“鸣镝”(鸣髇)咏西部、北部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例句】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貍愁。(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1873)这里“鸣髇血污”指金人统治者内部自相残杀。意为当年金人统帅完颜亮迫令金军三日渡长江南下灭宋,不料他本人却被部下所杀,结束了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