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现代主义小说派别,它是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阴郁绝望的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特殊表现。当代美国畸形的社会生活是其产生的土壤,存在主义哲学是其思想基础。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尼格、品钦、巴思等,海勒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其代表作。这类作家因不满社会现实而进行愤怒的揭露和讥讽,又因看不到人类的前途而在笑声中含有一种浓重的绝望情绪,因而使幽默带上一种阴暗的色彩,含有一种玩世不恭的味道,故称为“黑色幽默”。这一名称来源于弗里德曼编于1965年3月的12位作家作品片断集《黑色幽默》,或称“绞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黑色幽默一反传统文学关于美学形式的观念,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适当关系,在美学形式上追求喜剧气氛。在审美功能上则致力于悲剧的含义。从思想内容来看,黑色幽默小说的核心是表现大难临头的危机意识,其独到之处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即善于选择那些能构造朦胧隐秘、似梦似醒、似大彻大悟又似隔雾看花的特殊场面的题材,但其所暴露和揭示的问题并不仅限于这些题材所描述的范围,他们的兴趣中心在于从这些题材出发,对所谓精神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探索和隐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某种见解。因此,这一流派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幽默上。黑色幽默不同于传统幽默,它一方面继承阿里斯多芬、塞万提斯、马克·吐温等作家的讽刺手法,另一方面又在笑中渗入眼泪,苦涩和绝望,是笑和痛苦的奇异结合,是痛极而笑、化痛为笑,目的是减轻痛苦,使痛苦得到 一定程度的控制。其特色在于通过寓言式的嘲笑、讽刺、以及面对生活中阴暗、丑恶、恐怖的东西故意持冷酷的态度,促使读者产生一种惊恐不安的苦笑。其次,黑色幽默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有逻辑联系的情节,把叙述现实与幻想、回忆混合交织,把严肃的哲理与插科打诨混合交织,把现实性与虚构的荒诞的情节交织在一起,反对以人物、情节、主题和背景作为小说要素的创作方法,结构松散、情节跳跃、无意于时空顺序,常以一些平庸的、漫画式、小丑式的小人物反抗社会的荒谬。另外,在读者、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三者的关系上,黑色幽默作家常常喜欢自我模仿滑稽人物,进入“漫画”之中,成为作品中人物世界的参加者,与读者发生直接联系,从而随意渲泄情绪、表现心理活动。
黑色幽默用荒诞的想象对人物和环境进行极度夸张的讽刺,表现“荒谬、冷漠、自相矛盾和残酷无情”,使人在愤慨的痛苦中看到滑稽,在可笑中看到荒唐。这种以痛苦的幽默嘲笑荒谬的丑恶、以特殊的审美创造渲泄绝望和痛苦是特定社会的美学思潮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