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克兰
童年时由于父母不合,不仅使他未受良好的教育,也造成了性格的乖戾孤僻。他穷困潦倒、放浪无度,一生无定,终于在33岁那年跳海自杀。克兰17岁时即开始写诗,当艾略特《荒原》出版后,他反对此诗将现代生活看成是完全无望的,并立志写出一个更积极的目标,于是用7年时间写出了长诗 《桥》(1930),有人以为此作可与《荒原》媲美,但实际上的反响并不大。克兰的诗作不多,除《桥》,另有一诗集《白色大楼》(1926)。
在长诗《桥》中,诗人企图用“桥”的意象为美国生活的历史联结成一宏伟的“美国神话”,其中引入了美国的创立、大陆的征服、航海天涯等历史事件,用历史、传记和地理的主题来造成一开阔的向上的境界。克兰的诗歌也频繁运用宗教暗喻,将寻求周围世界的精神价值看成是诗人的天职,但他并不追求一个可以信仰的上帝,他真正崇拜的还是那些创世的英雄,如哥伦布、麦尔维尔、惠特曼等,甚至他自己的布鲁克村大桥。
克兰是一个真正的浪漫诗人,陶醉于诗句,只有在兴奋激动时才能创作,因此常以烈酒和最大音量地揪放唱片来刺激、唤发自己的灵感。他的诗也受到意象主义和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广泛使用象征和暗示。形象奇美,色彩瑰丽,他的作法常常是,把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从多面的象征中抽出来,并融合到一行中的第二个象征中去,从而造成了诗行的紧凑性,他无休止地与他的朋友们谈论技巧问题,1952年出版的那些华美的书信,充满了对自己和朋友们诗作的有价值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