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罗隐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罗隐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排行十五,馀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少敏慧,善属文,诗名远闻,尤长于咏史,为相国郑畋、李蔚所重。然恃才傲物,多所讥讽,以故为流俗所恶。累举不第,遂改名为隐。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为衡阳主簿,是冬去任。后历淮、润诸镇,复多龃龉,乃归故里。僖宗广明(880—881)、中和(881—885)间,避乱隐于池州梅根浦六、七载,与池守窦潏交厚。光启三年(887),依杭州刺史钱镠,谒中有诗《夏口》,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镠览之大喜,因加殊遇,表奏为钱塘令,迁秘书省著作郎。昭宗景福二年(893),镠筑杭州罗城,任镇海军节度使,辟隐为掌书记。尝为镠改谢表,词曰:“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作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京城称为第一。哀帝天祐三年(906),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慕其名,尝效其诗,自谓《偷江东集》;因通谱昭穆,拜隐为叔父,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使,十二月(910年初)病卒于萧山。隐为人介僻寡合,其诗文常以讥刺为主。咸通八年自辑其小品文集《谗书》五卷,“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诗与罗虬、罗邺齐名,世称“三罗”,以隐为突出。其诗以咏史为佳,亦多咏物讽谕之作,风格“雄丽而坦率”(《唐才子传》),浅俗平易,多用口语,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自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传诵至今。清戴京谓“罗昭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百矣。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罗昭谏集序》)。长于七律,清洪亮吉评曰:“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近俪玉溪,……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诗话》卷六)著撰颇多。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有《罗隐集》二十卷、《罗隐江东后集》三卷、《吴越掌记集》三卷、《罗隐赋》一卷、《淮海寓言》七卷、《湘南应用集》二卷、《罗隐启事》一卷。其他书录尚著录有《谗书》五卷、《甲乙集》十卷、《谗本》三卷、《外集诗》一卷、《歌诗》十四卷、《汝江集》三卷、《两同书》二卷、《妖乱志》等。然集多散佚。今人雍文华辑有《罗隐集》,收《谗书》、《甲乙集》、《广陵妖乱志》、《两同书》、《杂著》。《全唐诗》存其诗十一卷,又联句一;《全唐诗逸》补断句二,《全唐诗补逸》补诗一首,《全唐诗续补逸》补诗八首,《全唐诗续拾》补诗五首、断句十五、移正一首。《全唐文》编其文为四卷。事见沈嵩《罗给事墓志》、《吴越备史》卷一、《五代史补》卷一、《旧五代史》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校笺》卷九。今人汪德振有《罗隐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