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神思

词研究·诗学概念·神思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讨论的是文学创作艺术想象问题。语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又云:“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文学之“神思”,是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功能。这种想象活动,具有突破时空和感觉经验局限的性能,是一种不受身体限制的心理现象。关于这一方面,其实刘勰所论,乃本于陆机《文赋》,如“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但刘勰并不是雷同《文赋》而因袭古人,而是对艺术的构思与想象,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阐述。《神思》一文,居《文心雕龙》下篇之始,具有创作论总纲性质,是一篇完整的艺术想象论。如关于艺术想象与观察生活的关系问题,陆机《文赋》没有涉及,而刘勰《神思》篇明确指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物”不仅指宇宙自然之物,而且包括了社会人生在内。刘勰认为,无论诗人的想象是如何上天入地,移山填海,奇特无比,但这种审美心理活动,却是扎根于客观现实之“物”,一旦脱离了现实,艺术想象也就丢失了依据,丧失了活力。所以《神思》篇又云:“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据《陔馀丛话》:“古时未有绵布,凡布皆麻为之。”麻与布从其纤维组织的自然属性看,并无变化,性质相同,所以说是“布”并不比“麻”高贵;但“麻”又是纺“布”的原料,一旦经过织布机的“杼轴献功”,由麻成布,于是精彩焕发,弥足珍贵。所谓“杼轴献功”,指的就是通过艺术想象活动,完成了文艺作品的创造。但是这种“布”的创造,能脱离“麻”这一现实素材而凭空想象吗? “视布于麻”云云,正说明了刘勰“神思”的概念立足于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神与物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想象活动,不外是表象的再现、表象的组合和表象的改造或创造。艺术的想象活动离不开具体的表象,而表象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作家如果要活跃自己的艺术想象,首先就必须不断接触现实生活,大量储存表象,以作广泛联想之用。《神思》所论,虽然没有这样明白,但“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也已多少接触到这方面的问题。另外,“神与物游”之语,也说明诗人或作家的创作思维活动是结合具体物象来完成的,这又朦胧地接触到文学的形象思维问题。刘勰论“神思”,是文艺创作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我国古文论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