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张琦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张琦

字君玉,号白斋。鄞(今浙江宁波)人。家贫,弱冠游学吴、楚间,每诵读至夜分。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98),举于乡。次年,成进士,授南大理评事,历寺正,迁兴化知府,升本司左参政致仕。归二十年而卒。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其“自少至老,刻意攻诗,呕心刻肾”,可见其志趣。其作诗,力去陈言,颇能自成一格,如《浴凫轩为封君林太守》、《乞王廷直山水歌》、《风雪图歌》、《越中盛水感事》等。陈田《明诗纪事》评论说:“白斋诗,如饮苦酒,食谏果,森森自有正味。在李(梦阳)、何(景明)盛行时,不可无此一体。”著有《白斋》、《竹里馆》等集,已佚,其作品有待辑佚整理。其生平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尹恭弘)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祖籍茶陵(今属湖南),生于北京。少聪颖,四岁即能书径尺大字,被目为“神童”,于四、六、八岁时三次为明代宗召见。英宗天顺八年(1464)十八岁,登进士第。从此在朝为官五十年,先后担任翰林编修、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讲学士。孝宗弘治五年(1492),擢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弘治八年,以本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久之,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晚年,权宦刘瑾专断朝政,东阳与之虚与委蛇,因循隐忍,颇受一些正直朝臣的非议。其门生罗玘竟写信劝其退位,自求削门生之籍。武宗正德八年(1513),致仕,卒谥文正。东阳一生只三次离京,一次回乡认祖归宗,二次至南京主持乡试,三次到曲阜祭孔,先后不足一年,其馀时间皆居京师,故生活贫乏,其诗多为咏史怀古、奉敕应制、题赠酬酢之作。在当时颇有名的《拟古乐府》一百首,与元代杨维桢所写古乐府一样,受小说戏剧写历史题材的影响。如《三字狱》写岳飞受秦桧诬陷,慨叹奸臣误国。《文成死》写汉代方士文成将军欺骗汉武帝,讥讽梦想成仙之愚妄。《绵山怨》写春秋时晋介之推不愿接受君禄,深隐绵山而被晋君烧死事,突出了“君王恩重翻为仇”,揭示了封建时代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意志,不能稍有违拗,否则吉凶难测。这些作品都非单纯“拟古”,皆有寄托,与明代政治现实有很大关系。其乐府诗中议论很多,往往多于叙述、描写,这是与杨维桢拟古乐府的不同之处。其中有些议论具有控诉力量(如《绵山怨》),但大多流于枯燥的说理。又由于《拟古乐府》中有许多篇章是歌颂忠臣义士、幽人贞妇的,因之道学气很重,总体说来是不成功的。东阳三次出京途中有意将自己的见闻化为诗篇,现实性较强,多有佳作。如《风雨叹》写宪宗成化八年壬辰(1472)海上狂风暴雨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诗人的忧国忧民之热忱:“壬辰七月壬子日,大风东来吹海溢。峥嵘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愁云压地湿不翻,六合惨淡迷乾坤。”“东村西舍喧呼遍,牒书走报州与县。山豗谷汹豺虎嗥,万木尽拔乘波涛。州沉岛灭无所逃,顷刻性命轻鸿毛。”此诗气势雄伟,布局起伏跌宕,在艺术上也是成功的。行旅途中还写了一些揭露官府弊端、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较有生活实感。如《白杨行》写因天灾和迎送官员被剥削得“出入无完裈”的饥民的惨状,颇有感染力量。东阳还善于写景抒情,其小诗亦多佳作,如《黄莺》:“柳花如雪满春城,始听东风第一声。梦里江南四时路,隔溪烟雨未分明。”作者重视诗歌音调的轻重疾徐、清浊高下,以及用字虚实与结构的起承转合。其律体音调谐美,七律多佳句,如:“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雨几重阳”(《九日重阳》),“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龙寒”(《游岳麓寺》),“云去好山争入座,雨来溪水欲平桥”(《泛南池有怀南溪圣公》),“舟中梦醒闻春雨,楼上诗成坐夕阳”(《寄庄孔旸》)。其诗风骨遒劲,典雅工丽,有意克服台阁体的平庸呆板诗风,但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体的影响。其论诗强调音律格调,注重比兴,主张取法于唐,特别倾心于杜甫,他这些观点对后世的前、后七子有一定影响。东阳身居高位,主持文坛数十年,又好奖掖后学,因之在其影响下形成了茶陵诗派。一生著作极为丰富,《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皆由其主编完成,又主持了《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的编纂工作。其诗文收入《怀麓堂全集》一百卷中。明崔杰为撰《李文正公年谱》二卷,清朱景英为撰年谱一卷,清法式善为撰年谱七卷。《明史》卷一八一有传。(王学泰)王鏊(1450—1524) 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孝宗弘治(1488—1505)年间,历侍讲学士,充讲官,反对皇帝盘游无度。武宗正德(1506—1521)初,累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曾与权宦刘瑾竭力周旋,拯救正人端士。未几,以志不获逞求去。正德四年(1509)致仕,家居十馀年,世宗嘉靖(1522—1566)初,遣行人存问。将召用而卒,赠太傅,谥文恪。鏊博学而有识鉴,吴中文士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陆粲等皆出其门,对于吴中文风有一定影响。在京曾与同乡京官结为诗社、互相唱和,“传播中外,风流文雅,他邦鲜俪”(《震泽集·送广东参政徐君序》)。而且“数日辄会,举杯相属,间以吟咏,往往入夜始散去”(《匏翁家藏集·赠周原己院判诗序》)。故其诗多题赠唱和之作,诗风则受到台阁馀风的影响,平易徐缓,少警人之作。有些描写个人琐事及偶然闪现性情的作品颇有动人之处。如《闻蛩》“一声促织破秋鸣,远客无端意自惊。忆着年年儿女戏,雕盆相对斗输赢。”剥去衣冠假面,袒露出一颗童心。著作甚富,有《史馀》、《姑苏志》、《震泽编》、《震泽长语》、《春秋词命》,以及《震泽集》三十六卷。文徵明、王守仁皆为之作传。《明史列传》卷五○、《明史》卷一八一有传。(王学泰)石珤(?—1528) 字邦彦。藁城(今属河北)人。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与其兄玠同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修撰、南侍读学士、国子祭酒,擢南吏部侍郎。武宗正德(1506—1521)间,改召礼部。武宗盘游无度,上书谏之,不报。转吏部,入内阁,专掌敕诰。世宗嘉靖(1522—1566)初,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议大礼,世宗欲其助己,珤从容谏之。世宗不快,遂致仕,家居卒。谥文隐。珤虽至高位,为官清廉有操守,当致仕归乡时,行李只有一车,装被褥而已。都人叹息,言自宰相离京,无如石珤如此简朴者。珤为李东阳得意门生,其诗文与东阳多有相似之处,平正通达,舒卷自如,雍容典雅。其古体诗多摅言写怀之作。如:《暮夜金》通过写拒绝知友的馈赠,表明了作者高尚人格;《雨夜坐述怀》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怀抱、志向、人格,而且还表达了对诗文崇高境界的理解。其长篇古体还有许多关注现实的作品。如:《樵夫吟》表现对滥征赋税的不满;《菜佣行》写封建法律只管民不管官,更不敢管大权在握之人;《阿堵行》是一篇新《钱神论》;《金穴行》讽刺世人“见利不见血”。这些题材都表现其虽久处高位,却未闭目塞听,而且勇于把世间丑恶现象写入诗中,加以鞭挞。这在其诗中屡屡得见,确如王世贞所云:“石少保诗,如披沙拣金,时时见宝。”(《艺苑巵言》)其近体诗以题赠与写身边琐事者为多,不如古体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著有《熊峰集》十卷。《明史列传》卷六二,《明史》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