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楚辞选
楚辞选注本。①今人陆侃如、高亨、黄孝纾选注。此书是供“一般的阅读”的普及选注本。全书“选了较早的《九歌》十一篇,屈原的《离骚》一篇,《九章》九篇与《天问》的一部分,宋玉的《九辩》的一部分及《招魂》的全篇”(《前言》)。入选诸篇皆有较为通俗细密的注释,或解字词,或释诗意,“尽量采用各家的长处。有些争论没有结论的,暂时不去作烦琐的考据。为了阅读的便利,注解前后不避重复”(《前言》)。这些特点,便于初学。入选诸篇之前皆有题解,以介绍题意、写作背景以及分析该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选注者将《九歌》视为“楚国民间祭歌”,认为“屈原可能加过工,但成就应主要归功于民间的无名诗人”(《前言》),可是从祭祀环境富丽堂皇,遣词造句的典雅华丽,感情变迁的迅捷与细腻看,只能是活跃于宫廷的文人作品。此书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出版。②今人马茂元选注。此书“对屈原作品,除了一般人公认为伪作,而它的本身确实并不高明,如《远游》、《大招》等篇而外,都保留下来,不加删汰”。《天问》一篇编选者认为自己关于神话传说的知识不足,暂置不录。此外还选了宋玉的《九辩》,难以确定作者的《卜居》、《渔父》和贾谊的《吊屈原》以及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楚辞的精华大多包括进去(见《前言》)。对于入选作品注释详尽、通俗,并能兼采诸家之说,择善而从。正文前之题解,更为详密,其中罗列诸家之说,一一指其得失,折衷其间。本书前言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楚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化意义,对于楚辞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中所体现的人民性都作了很好的分析。指出楚辞中的“屈原的作品则正面地揭露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它不但反映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斗争,而且系统地表现了作为斗争实践的指导思想。这样的诗篇应该是很‘政治化’的,但屈赋中并未出现过概念化的说教”,“这是因为作者能够把这些生活内容和思想内容概括在完整的形象里”。编选者特别强调楚辞的“比兴之义”,它已经不像民歌那样表现在某些个别事物的比喻上,“而往往是在于它集合了许多事物和运用了许多神话故事在诗人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的体系”(见《前言》)。此书适合一般读者阅读,故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但又带有总结楚辞学成就与论辩性质,亦为学术界所重。此书大约是楚辞注本中发行量最多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至1962年北京第三次印刷,其印量即达到八万四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