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陈维崧
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父贞慧为复社名士,维崧少时即有才名,吴伟业称之为“江左凤凰”。其父宴集才彦名流,每侍于侧,援笔作序记,千言立就,瑰玮无比,众皆惊叹,莫不折辈与之交。长与王士禄、王士禛、宋实颖、计东等倡和,名益大噪。补诸生,困于场屋。后出游,诗坛酒社,到处逢迎。自王公卿相以下,凡贺赠、宴饯、颂述之作,必得其片纸以为荣。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荐应博学鸿儒科试,列一等,授翰林检讨,与修《明史》,在馆四年,勤于纂辑,以病卒任。维崧诗、词、文俱佳,以词及骈文闻于世。维崧一生浪迹四方,交游极广,其诗多为题赠酬酢与记游记行之作,许多诗中涉及到明末清初的重大事件与才士名流。如《拙政园连理山茶歌》借写苏州名园拙政园中的一株山茶,述及此园主人陈之遴(顺治朝大学士)在政治斗争中的浮沉。《寄黄梨洲先生求为先人志墓》借向黄宗羲为其父求墓志,写出了两家世谊和明末清初的两朝时局。《顾尚书家御香歌》借写顾家好客为燃明朝所赐御香以抒发兴亡之感。诗最后写道:“君不见客衣零落讵堪论,半渍香痕半泪痕。忍看天宝年间物,我亦东吴少保孙。”其他如《酬许元锡》、《赠李研斋太史》、《得桐城方尔止先生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都是这类作品。这类作品不仅写出了作者沧桑之感,也表达了对亡明的眷恋。其记行诗亦颇多感慨,如《汝宁杂感》:“莽莽平舆对水开,年年汝水抱城隈。已拚客到中原老,更值秋从绝障来。沙接郡楼寒拂槛,风传戍鼓暮衔杯。秦川公子飘蓬甚,废宅重经只自哀。”诗中所表现的是对游荡生活的厌倦。维崧工于七言,七古歌行学吴梅村,婉转流畅,风华典赡;七律出入于云间派,沉郁顿挫,格调苍老;七绝则近于晚唐,哀艳流逸,怊怅缠绵,如:《红桥》云:“轻红桥上立逡巡,绿水微波渐作鳞。手把柳丝无一语,十年春恨细如尘。”著有《两晋南北史集珍》六卷、《湖海楼诗集》八卷、《文集》六卷、《俪体文》十卷、《词集》三十卷。《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一并有传。徐乾学为撰墓志铭,尤侗、储欣为之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