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翁方纲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翁方纲

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府大兴(今属北京)人。清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翰林编修,擢国子监司业,官至内阁学士。先后典试江西、湖北、顺天乡试,曾督广东、江西、山东等省学政。方纲精研经术,著有《诗附记》、《礼记附记》、《论语附记》、《孟子附记》、《经义考补正》等书。尤精金石之学,所著《粤东金石略》、《两汉金石记》剖析毫芒,并参以《说文》等书,考证至精。亦精于诗学,有《杜诗附记》、《苏诗补注》以及《石洲诗话》、《小石帆亭著录》等著作。方纲屡主学政,享高寿,一时名士才子多出其门,成为一代诗学领袖,对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间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清初至乾隆前半期诗坛为神韵说、格调说所牢笼,格调说易流于空疏,神韵说则近于寥阒,方纲别树一帜,强调在“研理”、“观书”的基础上,倡导肌理说,开创了“学人之诗”。其诗学宋,注重铺叙刻画,如陆廷枢所言:“覃溪自诸经传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于其诗。”(《复初斋诗集序》)诗多为题画题字、说道论艺、行旅访古之作,如《石鼓歌》、《苏诗补注刻成有述》、《拱北楼刻漏歌》等。善用赋体,对于所描写的事物刻画得穷形极相,充分表现出其描写之才能,如张维屏所言:“《复初斋集》中诗几乎言言征实,使阅者如入宝山,心摇目眩,盖必有先生之学,然后有先生之诗。”(《听松庐文钞》)方纲以学问入诗,平庸之作便流于枯涩呆板。洪亮吉批评肌理派时云:“只觉时流好尚偏,并将考证入诗篇。美人香草都删却,长短皆摩《击壤篇》。”(《道中无事偶作论诗绝句二十首》)袁枚也批评翁方纲说:“天涯有客号詅痴,误把书抄当作诗。”(《仿元遗山论诗》)这些批评虽不无以偏概全之嫌,却切中其部分作品之要害。方纲也有一些写景抒情小诗颇可诵,如:《寄内》中的“三千里外挑灯话,四十年前听雨心”;《韩庄涧》中的“秋浸空明月一湾,数椽茅店枕江关”。无论写情,还是绘景,在摆脱学问之后,显示出其清新感人的一面。著有《复初斋诗集》、《文集》,《复初斋集外诗》、《集外文》等。《清史稿》卷四八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