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无学之学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无学之学

古代诗学概念。意谓作诗不可不广泛地学习古人优秀的作品,亦不可拘泥地学习,以至生搬硬套或流于拟袭。语见金元好问《杜诗学引》:“子美之妙,释氏所谓学至于无学者耳。今观其诗,如元气淋漓,随物赋形;如三江五湖,合而为海,浩浩瀚瀚,无有涯涘;如祥光庆云,千变万化,不可名状。固学者之所以动心而骇目。及读之熟,求之深,含咀之久,则九经百氏古人之精华所以膏润其笔端者,犹可仿佛其馀韵也。”杜甫诗渊深浩淼,以博学称,自论其诗亦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人作诗最宗杜甫,尤重视杜甫在诗中所体现的学识。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云:“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黄庭坚此说影响甚大,不少人因此而穿凿附会解释杜诗,又或者作诗时饾饤古人语句,以夸博识,形成了严羽所批评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现象。正是有鉴于此,元好问著《杜诗学》遂特别提出“学至于无学”的观点。其实这也正是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意的理论发挥。“破万卷”为学,“如有神”为无学。广泛学习古人诗作是学诗的手段,无学则是作诗的境界。袁枚《随园话》云:“‘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善学古人者当如煮盐水中,盐与水浑然为一,又如九方皋相马,得马之神而遗其色泽、牝牡。因此元好问又说:“谓杜诗为无一字无来处亦可也,谓不从古人中来亦可也。”元好问“学至于无学”之语引自释氏,这与宋金时期人们好以禅论诗有关,然“无学”的境界却也是宋人论诗普遍的认识。黄庭坚论杜诗即曾说过“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大雅堂记》)。吕本中提出“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夏均父集序》)。规矩存在于古人的诗文中,有规矩而又能出于规矩之外,其精神同于“学至于无学”。与元好问同时,严羽著《沧浪诗话》提出:“学诗者以识为主”,先须熟读《楚辞》以下至李、杜二集,枕藉观之,“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所谓“悟人”亦近于“无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