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汪广洋
字朝宗。高邮(今属江苏)人。少从余阙学,善篆,工诗歌,元末举进士。明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出参军事,曾任江南行省提控,迁江南行省都事及江西行省参政等职。太祖洪武(1368—1398)初年,山东新平定,命往安抚新归附之官民。召入为中书省参政,后以御史弹劾,放还乡,再徙海南。寻召还,封忠勤伯,拜右丞相。左迁广东参政。召为御史大夫,复拜右丞相。坐贬广南,舟次太平时赐死。广洋位至台辅,其诗虽多题咏应制之作,但气魄雄伟,颇能体现开国气象。这一特点在七言歌行中更为突出,如《歌风台》虽咏汉高祖刘邦还乡事,实际上是借诗歌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歌颂明朝之建立:“古台秋风吹野蒿,大江直下奔惊涛。块然崛起下数仞,意气尚欲凭之高……故乡故乡归去来,槌牛酾酒临高台……酒酣拔剑大风里,自舞自歌隆准起。愿以猛士守四方,山川草木从风靡。惜哉汉高之虑在目前,於变时庸恐未然。”《从军乐》更为直接地表现开国之初明军将士的责任感、荣誉感:“天子有诏征不庭,重选前锋扫幽朔。出门万里不足平,宛驹照耀黄金络”,“少年忽忆慷慨事,便起酌酒浇心胸。酒酣耳热声摩空,手提三尺青芙蓉。前将军,古都护,将士在荣不在富。一朝手格楼兰归,人拥都门看驰骛”。这是只有在国家兴盛、人们自信心较强时才有的景象。广洋诗中描写朝中大典的作品多丰赡典雅,浑朴端重,富于气势,这与其身份地位有关。宋濂在为汪诗集所写的序中称其久处台阁“览乎城阙宫观之壮、典章文物之懿、甲兵卒乘之雄、华夷会同之盛,所以恢廓其心胸、踔厉其志气者,无不厚也,无不硕也,故不发则已,发则其言淳庞而雍容,铿鍧而镗鎝”。指出了作者生活经历与其风格的关系。其近体诗则多清新明畅之作,如《岭南杂录》三十首等。著有《凤台吟稿》十卷。《明史列传》卷九、《明史》卷一二七并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