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作名·三吏三别

诗词研究·诗作名·三吏三别

唐代组诗名。五古。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七。包括《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属于杜甫所创制“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的新题乐府。作于乾元二年(759)春。是时唐军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围安庆绪部于邺城(今河南安阳),结果大败,为扭转危局,朝廷遂向民间强行征兵。杜甫于洛阳返华州(今陕西华县)途中目睹此事,有感而发,写下这组诗。诗中反映安史之乱造成的残破景象,揭露唐王朝的腐败及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诗人对人民的高度同情和对国事的深切忧念,是杜集中诗史式的名篇。六首诗各写一事,独自成章,又互有关联,浑然一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词。”(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该组诗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写之中,以个别反映一般,描述情事,刻画入微,摹写人物,声情毕肖,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严谨灵动。唐汝询曰:“杜五言古,体情莫妙于‘三别’,叹事莫核于‘三吏’。”(《杜诗详注》卷五引)王嗣奭曰:此数章诗“非亲见不能作,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公往来东都,目击成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又曰:“一一刻画宛然,同工异曲,随物赋形,真造化手也。”(同上卷七引)杨伦云:“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摹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苕华》、《草黄》之哀,不是过也。乐天《古乐府》、《秦中吟》等篇,亦自此出,而语稍平易,不及杜之沉警独绝矣。”(《杜诗镜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