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枯淡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枯淡

古代诗学概念。语出苏轼《东坡题跋》卷上《评韩柳诗》:“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这里“枯淡”指形式质朴而内容丰厚的诗风。“枯”,本指木之干枯,引申为诗歌的质朴形式;“膏”者,肥腴之谓,引申为诗歌丰富的义蕴。“外枯中膏”是“枯淡”的审美特征。苏轼认为,优秀的诗歌应该是外部形式质朴无华、平淡浅显,而实则内容丰富,义蕴深厚。在这方面陶渊明柳宗元堪称典范。以陶渊明为例,他的诗在崇尚绮丽的风气中独树一帜,平淡自然却蕴含激情。苏轼说陶诗“癯而实腴”(《与苏辙书》),朱熹也指出陶诗平淡中有豪放,都说明了陶诗“枯淡”的特点。苏轼反对“中边皆枯淡”,即指虽具质朴的形式,内容却贫乏苍白的作品。苏轼的这种诗歌主张对后代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清贺裳《皱水轩词答》强调“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昧”,即受“枯淡”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