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学说·管子

政治学·学说·管子

战国法家名著。出自齐国稷下学者之手,托名管仲所作。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少年时贫困,后事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曾以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得胜,即是齐桓公。齐桓公强迫鲁国囚禁正在避难的管仲,同时任命大夫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辞谢,却竭力推荐管仲,认为管仲有雄才大略,齐国要想称霸中原,非用管仲不可。管仲出任宰相后,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曾多次主持诸侯的盟会,停止了诸侯之间的战争,并以 “尊王攘夷” 为口号,打败了周边夷狄对中原的进攻,后人将其霸业概括为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实际上是管仲的功劳。孔子就曾经感叹说: “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人民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恩泽。要是没有管仲的话,我们都会象夷狄那样披头散发,衣襟朝左边开了!”管仲是政治家,不是理论家,更不是所谓 “法家”,这顶帽子是后代学者给他戴上去的。《管子》非一人之手笔,也非一时之书,故内容庞杂,包括道、法、儒、名、兵、农、纵横、阴阳、五行等各家的思想,实际上是一部综合百家的政治学论文集。其中题名为 《轻重》 的十六篇,多论国家财政经济问题,尤为现代学者所津津乐道。“轻重”是古代经济学的一个专门术语,指 “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 的供求规律及其对策。但据马非百考证,这些篇目实际上出自西汉至王莽时代的学者之手,反映的是汉武帝以后国家对经济采取的干涉主义。原书有八十六篇,今本七十六篇。《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隋书·经籍志》始将其列为法家。其第一篇《牧民》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最信奉的格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