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家·钱大昕
清考据家。字晓徵,又字辛楣,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 (今属上海)人。二十三岁中进士,累充山东、湖南、浙江、河南等省乡试的主考官,官至广东学政。但钱大昕传世的名声却来自其学术上的建树,他是乾嘉时代第一流的学者,当时所有的学问,如经学、史学、文学、天文、地理、历算、音韵、训诂、金石等,几乎无所不窥,无不精通,只对佛道二教的经典不感兴趣。曾参与撰修 《续文献通考》、《大清一统志》等大型史书。个人著述甚多,以 《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 最为知名,直到今天仍被学界推重。《廿二史考异》 与王鸣盛的 《十七史商榷》、赵翼的 《廿二史劄记》 并称清代考史的三大名著,但考据得更精细,最能体现乾嘉学派一丝不苟的实证精神。如监本 《宋史·地理志》: “乾德三年,平蜀,得州府四十八。” 他考证出 “八”应作 “六”。他广泛引用各种史籍、方志、碑传、笔记等,又以纪传表志互校,加上他淹博的学识,校订出了很多传写和刊刻上的讹误,驳正了不少注释者的舛错,甚至连各史家的疏漏,都被他一一指出。又如 《十驾斋养新录》卷九 “《本纪》 失书廷试进士两科”条,指出 《元史·顺帝纪》漏书两次科举考试,卷十 “总督巡抚” 条指出 “总督”、“巡抚”二字最早见于南北朝,其定为官名,则自明代始。这种考据功夫,也许有人视为 “雕虫小技”,但却是史家的看家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