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国古代的散文

散文·中国古代的散文

散文的产生晚于诗歌,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文字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从文学史的意义来看,中国最古老的书面材料——甲骨卜辞,可视为中国散文的雏形。商周两代出现的钟鼎铭文是早期散文的源头。西周初年或殷周交会之际成书的《周易》,被文学史家视为最古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散文作品。而最能代表早期散文成就的,是由战国时人编辑而成的上古之书《尚书》,尤其是其中的《商书》和《周书》。

我国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形态急剧变革,各种学术思想极为活跃的时代,著书立说,或为记载史实,以资借鉴;或为宣传某种思想主张,以图救世。因此散文主要由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部分组成。历史散文本是古代历史的记录,重在叙事。在人物的刻画,事件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文学性。《左传》、《国语》、《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优秀代表作品。特别是《战国策》极富文学色彩,后世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不可多得的散文著作。诸子文章,以说理见长。虽不为文学而作,但文学色彩自现。各家著作,均有擅场。在文学意义上,最能代表先秦诸子散文成就的,当推《孟子》和《庄子》。《孟子》一书,感情充沛,大义凛然,行文极有气势。庄子为文,笔墨变幻莫测,本身便因叙述的意出尘外汪洋自恣而有一种特殊的美感,鲁迅认为在诸子散文中无出其右者。他如《老子》、《论语》、《墨子》、《荀子》、《韩非子》等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秦代虽历时甚短,却也留下了一部很有价值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谏逐客书》一文,气势奔放,说理透彻,辞采华丽而铺张,是传世的名作。

两汉散文,有以贾谊《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为代表的政论文,有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为代表的历史散文,还有在楚辞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介于诗文之间、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赋。两汉政论散文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余波,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心和思考,于质朴深厚之中流露着作者充沛的感情。至于《史记》,则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在文史两方面,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在文学创作方面,对后世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和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赋在今天,虽然少有人欣赏,但在汉代,却是文学的正宗主流。西汉司马相如和东汉扬雄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家。赋在魏晋时代发展为骈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精致的美文形式。不同于上述三种,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作者抒发悲愤之情的杰出书信体散文,极富文学价值,影响了后世一系列表述人生志向和人生感慨的名篇。

较之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散文形式上丰富多了。檄、碑、诔、序、记、书信等各体文章,普遍都注意辞采,追求艺术性的美。特别是书信,出现了不少富有抒情色彩,语言精美的作品。魏晋时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嵇康、陶渊明是散文成就较高的作家,南北朝的文章,以抒情小赋为主体。成就最高者为鲍照、江淹和庾信。散体文则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水经注》是一部地理著作,其中的景物描写,很有文采,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山水游记。《洛阳伽蓝记》则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文献。

在唐代,最重要的散文成就是中唐时期韩愈倡导、柳宗元积极响应的古文运动。这一运动的宗旨是反对盛行于六朝及隋唐的骈丽文风,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韩愈那些生动传神的记叙文,感情充沛、真挚动人的议论短文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柳宗元的议论文、传记、寓言均有佳作,但写得最好的是那些笔调极为优美的山水游记。他们的创作实践,显示了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优越性,使骈文失去了在文坛上一统天下的地位。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继承并发展了韩柳古文运动,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其中欧阳修、苏轼的成就最高。尤其是苏轼,他的各种文体包括奏疏在内,都有精妙之作。最能代表他散文成就的是随笔、游记、杂记、赋等感情色彩较浓厚的文体。著名的《赤壁赋》可谓“精品中的精品”。苏轼的散文代表了两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南宋诸人中,以陆游的散文较有特色。

元明之际,散文和诗歌一样,成就不高,鲜有佳作,但晚明小品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类散文导源于苏轼,徐渭、李贽为其先行,显著开端于公安派袁宏道、中道兄弟,集大成者则是张岱。晚明小品背离了“唐宋八大家”所代表的古代散文的正宗系统,显现出一种新鲜的面貌,表现出灵动的纯美意境。

在清代文学中,中国古代曾经出现的各种文学样式都有许多创作,都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有清一代,骈文重又受到重视。一时作者甚众,以汪中最有影响。与此相对立,继承唐宋古文传统,影响最大者莫过于桐城派了,但这一派的创作,甚少有可取之处。清中叶的袁枚的散文和沈复的《浮生六记》最有特色,上承晚明小品,对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散文创作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