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先哲、学术流派·王安石

历代先哲、学术流派·王安石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出身于小官僚地主家庭。父亲王益,曾在一些州县做过几任地方官。王安石少年时代随父到过今江西、江苏、广东、河南等地,见识很广。青年时代致力于读书和创作,但不屑以文士得名。

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历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常州知府、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职。嘉祐四年(1059)上书仁宗,要求改革。英宗时,任江宁(今南京)知府。神宗即位,锐意改革,遂召其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不久又升为参知政事(副相)、平章政事(宰相)。于是王安石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改革愿望,开始推行新法,先后推行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保甲、免役、保马、市易、方田均税、将兵、军器等新法,通过理财和整军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的变法抑制了大官僚地主和地方豪绅的特权,遭到他们强烈的非难和抵制。神宗的决心动摇,熙宁七年(1074)罢王安石相,贬为江宁知府。次年再度入相,继续新政。熙宁九年(1076),他因改革派内部发生分裂而再次辞去相位,出知江宁府。不久,儿子夭折,他过分忧伤,辞去官职,隐居于钟山附近的半山园中,自号半山,被封为舒国公,后改荆国公。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守旧势力执政,新法被彻底废除。次年四月,王安石抑郁成疾,病逝家中,谥为文。

王安石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变法。所施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农业、商业和军事方面的改革使宋王朝扭转了财政的困难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整饬了军队,加强了宋王朝的国防力量。列宁称颂他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此外,他还是一名思想家,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杂以道、墨、法、佛诸家思想,同时又融合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朴素辩证法。他又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以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为主,风格高峻,清新明丽。他的散文主张实用,反对奢靡虚华,以雄峻峭拔、笔力雄健著称,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字说》等,今人辑有《王文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