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先哲、学术流派·朱子

历代先哲、学术流派·朱子

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唯心主义思想家。名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紫阳。原籍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出生于福建尤溪县。父亲朱松,进士出身,因不附秦桧而落职。朱熹14岁时父亡,从此从师问学,发愤读书。18岁中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24岁时从业于理学家李侗,继承了程颢、程颐的理气学说。孝宗即位,屡次上言反对主和,请求抗击金兵,得罪宰相汤思退、洪适而罢官归家。其后历任枢密编修、知南康军、提点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光宗时,历任江东转运副使、漳州知州、潭州知州。宁宗时,历任焕章阁待制、侍讲。时韩侘胄专权,排斥赵汝愚、朱熹等。不久,理学被斥为“伪学”,朱熹的弟子被斥为“伪党”、“逆党”,一律被罢免官职,史称“庆元党禁”。朱熹几乎丧命,积郁成疾,两年后身亡。韩侘胄死后,他被宁宗追谥曰文,赠中大夫。理宗时,追赠为太师,封信国公,后改徽国公,从祀于孔庙。

朱熹一生对经学、史学、哲学、文学、乐律及自然科学都有深入的研究。在哲学思想上,发展了二程的理气关系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其中主要观点是“理在先,气在后”,“去人欲,存天理”,主张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论,主张恢复三代之治,存周孔之道。他的学说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理论工具,明、清时被视为儒学正宗。在教育方面,他坚持讲学、著书,积极倡导教育事业。他主张“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他重视教学课本的编纂,《小学》是他委托刘子澄编纂的;《四书》是由他编集而成的,并亲自解说。朱熹的学术著作很多,其中有《四书集注》、《诗集传》、《太极图说解》、《楚辞集注》、《通书解说》、《通鉴纲目》、《周易本义》等。后人收集他的语录和著作,辑成《朱子语类》、《晦庵文集》、《朱子遗书》、《朱子大全》等。朱子学说的影响不仅遍布于国内,而且影响于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的泰国、越南、缅甸等地,因此可以说朱熹的思想在整个哲学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